涂山绝顶眺望
清/王士禛
飞瀑落长虹,登临见禹功。
山围巴字国,苔没夏王宫。
峒俗乌蛮近,畬耕白帝同。
渝州天堑地,感慨大江东。
【作者】
王士禛(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
【注释】
禹功:指大禹治水的功绩,这里用来形容涂山的壮丽和伟大。
巴字国:指古代巴国,据传说建国达八百年之久。巴国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曾经创造过著名的巴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夏王宫:即禹庙,是祭祀大禹的地方。
峒: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乌蛮:古代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
畬(yú):刀耕火种,是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
白帝子: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大江:中国的长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渝州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感慨。
首先,诗中的“飞瀑落长虹,登临见禹功”描绘了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仿佛是长虹落下,壮观无比。作者登上高处眺望远方,能够感受到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将瀑布比作长虹,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和神秘感。同时,通过登高远眺的视角,突显了大禹治水的伟大和历史意义。
接下来,“山围巴字国,苔没夏王宫”描绘了渝州周围的山峰环绕,仿佛是古代巴国的国界线。同时,夏王宫的遗址也被青苔覆盖,表现出了历史的沧桑和时间的无情。这里运用了象征和写实的手法,通过描绘山峰和夏王宫遗址,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感慨。
第三联“峒俗乌蛮近,畬耕白帝同”则描绘了渝州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农耕方式。这里的“峒”和“乌蛮”都是指当地的少数民族,“畬耕”则是指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通过描绘这些元素,表现出渝州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地少数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最后,“渝州天堑地,感慨大江东”则通过对渝州地理位置的描绘,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感慨。这里的“天堑地”形容渝州的险要地形,“大江东”则是指长江向东流淌的景象。通过这些描绘,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渝州山水景色和历史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感慨。通过运用比喻、想象、象征、写实等手法,将自然景观和历史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幅壮观的画卷。同时,通过深入挖掘渝州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表现出作者对当地少数民族的尊重和认同,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历史的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