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老人歌
宋/袁桷
忆昔彭太守,晚得一州大如斗。
征西将军华表柱,白鹤不来猿狖守。
小儿舞槊红离离,大儿挽车上栈迟。
渴饮古涧之层冰,暮宿古松之危枝。
【作者】
袁桷(1266-1327)是元代学官、书院山长。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出生于庆元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他曾跟随戴表元学习,后来师从王应麟,以能文著称。20岁时以茂才异等举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元年(1297),他被推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并进献了关于郊祀的十条建议,受到采纳。他升任应奉翰林文字,兼任国史院编修官。他请求购买辽、金、宋三代的遗书,以备日后编纂三史的史料。至治元年(1321),他升迁为侍讲学士,参与纂修累朝学录。泰定元年(1324)辞归。他的谥号为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等。
【注释】
渝州:渝州是古代地名,也是重庆的古称。隋朝初年,改楚州为渝州,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后来渝州成为重庆的简称。
彭太守:江西鄱阳人,进士出身,南宋重庆知府,曾修筑重庆城防,在历史上遏制了蒙军的灭宋进程。
华表柱: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相传华表是部落时代的一种图腾标志,古代设在宫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
【赏析】
这首《渝州老人歌》是宋代文人袁桷所作,通过对渝州,即重庆老人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首先,诗中“忆昔彭太守,晚得一州大如斗”描绘了彭太守在晚年得到一个如斗大的州的情景,暗含着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得失的感慨。接下来的“征西将军华表柱,白鹤不来猿狖守”则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渝州的荒凉和冷落,暗示着历史的无情和现实的冷漠。
接下来,“小儿舞槊红离离,大儿挽车上栈迟”通过描绘小儿和大儿的形象,表现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苦难。在这个场景中,小儿和大儿分别代表着年轻和年老,他们的形象描绘出人生的艰辛和苦难。
最后,“渴饮古涧之层冰,暮宿古松之危枝”则通过描绘老人对冰涧和松枝的依赖,表现出人生的无常和无奈。这里用冰涧和松枝象征着人生的艰辛和孤独,老人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渝州老人的回忆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常,让人深感人生的无奈和悲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