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池·其一
2023-12-21 来源:华龙网

灵泉池·其一

宋/杨甲

野邑山围尽,风烟更可怜。

客情牛铎外,农事藕花前。

聚汲松根井,宽愁石底泉。

云安须斗水,诗兴亦超然。

【作者】

杨甲(约1110-1184),字嗣清,四川遂宁人。进士第五人,是宋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文学家。

杨甲有弟兄五人,互为师友,皆以人品孝行著称。乾道二年(1166),杨甲与弟杨辅同时考中进士。杨辅官至四川宣抚使、总领四川财赋、兵部尚书,《宋史》有传。杨甲对策言时事,指出南宋偏安不能振兴的原因,一是由于王公贵族溺爱美色娱乐;二是朝廷不谈征战用兵,恢复之志不坚。孝宗阅览对策后不高兴,将杨甲置为第五名,仅授文林郎,曾官国子学录,后尝仕于蜀,贬为“嘉陵教授”,未得大用,终以坐事罢官,寓居四川遂宁灵泉山中。

杨甲的诗中有“微官也谪居,此生那可料”的句子,反映了他被贬后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他的诗中也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如“百年在平地,亦有一日忧”,体现了他的忧患意识和人生观。

尽管杨甲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他的才华和品质得到了时人的肯定和赞誉。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对于了解宋朝的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野邑:野外的景色。

风烟:朦胧的景物,比喻战乱。

牛铎:牛铃。亦指牛铃声。

【赏析】

首联“野邑山围尽,风烟更可怜”,描绘了灵泉池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展现了山峦环抱、烟雾缭绕的美景。这里的“尽”字和“可怜”字运用得十分精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感慨。

颔联“客情牛铎外,农事藕花前”,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灵泉池的情感和感受。这里的“牛铎”和“藕花”都是形象生动的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一联也表达了诗人对乡土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

颈联“聚汲松根井,宽愁石底泉”,通过对灵泉池周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思考。这里的“聚汲”和“宽愁”都是情感丰富的词语,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尾联“云安须斗水,诗兴亦超然”,表达了诗人对灵泉池的赞美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这里的“云安须斗水”和“诗兴亦超然”都是寓意深远的句子,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和情感丰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