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深入展示和挖掘长江诗词文化,助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诗词文化传播项目已于近日正式启动,旨在保护和传承发扬诗词文化。
重庆华龙网集团、重庆文艺网、重庆市诗词学会联合推出长江诗词文化传播《诗词图集》栏目,展示各个区县的长江诗词与最美风情。
诗词欣赏:
黄草峡
唐/杜甫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由。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出处】
选自王伟民等编《涪州颂》第46页《黄草峡》。参见中华书局1996年版《全唐诗》卷227第2458页《黄草》、李胜著《涪陵历代诗文选校注》第7页《黄草峡》、同治《重修涪州志》、《涪陵县续修涪州志》《长寿县志》《杜工部集》等均有载。
【作者】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与李商隐和杜牧即“小李杜"区另I,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常被称为“老杜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弃官入川,躲避战乱,仍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出《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现存诗约1500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对中国、日本文学曾产生过深远影响。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为杜拾遗、杜工部,也称杜少陵、杜草堂。按:唐肃宗永泰元年(765年),四川战乱再起,杜甫为寻找安身之地,离开成都杜甫草堂,携家逃难前往夔州,驾舟顺长江而下,经过宜宾、泸州、渝州,抵达涪州乐温县黄草峡,忧蜀中兵乱而作是诗。
【注释】
黄草峡:亦称“黄葛峡”,山峡名,在涪州上游20千米,重庆市长寿区与涪陵区交界处。
赤甲山:黄草山,因汉末驻赤甲军戍守锁江平乱得名,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行人:中华书局1996年版《全唐诗》卷227第2458页云:“一作人行。'‘
秦中:亦称"关中",指今陕西西部平原地区。驿使:传递公文、书信的人。
兵戈有是非: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云:“考唐史,杜鸿渐至蜀,崔吁与杨子琳、柏茂林等各授刺史防御,而不正崔吁专主杀将之罪,故有兵戈是非之语。盖言崔乱成都,军柏、杨讨之,其是非不可无辨也。然叶本建功西山,郭英乂通其妾媵,激之生变,其罪有不专在叶者。未几释甲,随鸿渐入朝,而吐蕃则岁岁为蜀患,故未语又不忧剑阁而忧松州也。"兵:中华书局1996年版《全唐诗》卷227第2458页云:"一作干。'‘
锦水:锦江。
谁家:家家,每一家。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此指衣服。
松州:今四川松潘。
莫愁:意谓暂时先别忧愁被乱军占据的剑阁,因为更为严重的松州也已经被吐蕃围困。
【赏析】
首联“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描绘了黄草峡西边的船只未归,赤甲山下人烟稀少。这种景象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颔联“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由。”进一步说明了社会的混乱,秦中的驿使没有传来任何消息,而蜀道上则兵戈相向,这是非曲直难以分辨。
颈联“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诗人以秋风和锦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悲伤的画面。谁家的离别之泪湿透了罗衣,这种悲伤的情感与前面的社会动荡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尾联“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过于依赖剑阁的天险,因为已经听说松州被围困了。这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危机四伏,人们需要保持警惕和清醒。
整首诗以黄草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社会情况,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悲壮和无奈的情感,反映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深沉和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