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深入展示和挖掘长江诗词文化,助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诗词文化传播项目已于近日正式启动,旨在保护和传承发扬诗词文化。
重庆华龙网集团、重庆文艺网、重庆市诗词学会联合推出长江诗词文化传播《诗词图集》栏目,展示各个区县的长江诗词与最美风情。
诗词欣赏:
仙都山鹿
宋/苏轼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作者】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是北宋文坛的杰出代表。
苏轼的文学创作涉猎广泛,作品数量众多,诗、词、散文都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内容广泛,既有描写自然景物的,也有反映人民生活的,还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他的词作则开创了豪放派风格,打破了传统词的局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散文方面,苏轼的散文作品文笔流畅,思想深邃,既有抒情散文的柔美细腻,又有议论散文的雄浑有力。
此外,苏轼在书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笔力矫健,结构严谨,被誉为“苏派”书法;绘画方面则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风格独特,自成一派。
苏轼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同时,他也是一位政治家,曾担任过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但因与当政者意见不合多次被贬谪。
【注释】
促促:时间短促。
苦局束:苦于拘束。
故山遗白鹿:故山,即仙山。遗,留下。这里用白鹿比喻仙子。
仙人已去鹿无家:仙人已离开,白鹿没有家了。
孤栖怅望层城霞:孤栖,独自居住。怅望,失意地望着。层城,高山。霞,彩霞,比喻仙境。
游洞客:游览洞穴的客人。
夜来江市叫平沙:夜来,晚上到来。江市,江边的市集。叫,鸣叫。平沙,广阔的沙滩,这里比喻平阔的地方。
长松千树风萧瑟:长松,高大的松树。萧瑟,形容风吹叶落的声音。
仙宫去人无咫尺:仙宫,仙人居住的地方。去人,离开人间。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夜鸣白鹿安在哉:夜鸣,晚上鸣叫。安在哉,在哪里呢?表示已经不在了。
满山秋草无行迹:满山,整个山间。秋草,秋天的野草。无行迹,没有走过的痕迹,表示已经没有人来过了。
【赏析】
《仙都山鹿》是宋朝苏轼的一首诗,通过描绘仙都山的景色和白鹿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时间短暂和尘世拘束的感慨。“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这里用日月短暂象征人生的短暂,用尘世的拘束比喻人生的束缚和苦难。这种感慨反映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他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
苏轼描绘了仙都山的景色和白鹿的形象。“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这里用仙子的离去和白鹿的遗留,表达了诗人对仙界和人间的思考。白鹿的形象被描绘得生动而神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这里进一步描绘了白鹿的孤独和怅然,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超脱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白鹿的形象,传达了自己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和追求。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这里用游洞客的描绘,暗示了人们对神秘和超自然的向往。同时,“夜来江市叫平沙”也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画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这里用长松和风的描绘,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仙宫去人无咫尺”也表达了诗人对超脱的向往和追求。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这里再次描绘了白鹿的形象,并通过白鹿的消失表达了诗人对超脱的向往和追求。同时,“满山秋草无行迹”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