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深入展示和挖掘长江诗词文化,助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诗词文化传播项目已于近日正式启动,旨在保护和传承发扬诗词文化。
重庆华龙网集团、重庆文艺网、重庆市诗词学会联合推出长江诗词文化传播《SVG | 诗意重庆》系列作品,展示各个区县的长江诗词与最美风情。
今天一起走进开州区。
开州区诗词欣赏:
盛山十二景诗·隐月岫
唐/韦处厚
初映钩如线,终衔镜似钩。
远澄秋水色,高倚晓河流。
【作者】
唐京兆万年人,字德载。本名淳,避宪宗讳改。通《五经》,博览史籍,文思赡远。宪宗元和元年进士。初为秘书郎,迁右拾遗,并兼史职。参与修《德宗实录》,时称信史。穆宗以其学有师法,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时判度支张平叔欲官自粜盐,处厚条件驳奏,其事遂寝。敬宗立,拜兵部侍郎。文宗即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封灵昌郡公。在相位,务在济时,以理财制用为本,撰《大和国计》。性嗜文学,聚书逾万卷,多手自刊校。奉诏修《元和实录》,其统例取舍,皆处厚创起。暴疾一夕而卒,人共惜之。
【出处】
出自《全唐诗》卷479-14。
【注释】
澄,意指水清,清澈,透明,后也引申指搞清楚,弄明白。
远,指高远、深远、扩大、深奥、远大、长久、长远。
高,本义指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后引申指等级在上,超过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声音大,响亮,品德才能优秀等。
倚,斜靠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盛山上看见隐月岫的迷人景象。
“初映钩如线,终衔镜似钩。”这两句诗,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形容月亮初升时,其形状如同一条细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逐渐圆满,最后宛如一面镜子,又似弯钩一般。
“远澄秋水色,高倚晓河流。”在这两句中,诗人将视线转向远方,描绘出秋水的清澈和宁静。同时,又描绘出月亮高悬天际,仿佛依偎在晓河之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美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月亮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盛山十二景诗·流杯渠
唐/韦处厚
激曲萦飞箭,浮钩泛满卮。
将来山太守,莫向习家池。
【作者】
韦处厚(773~828年),唐文宗朝宰相。字德载,原名韦淳,为避宪宗李纯名字的谐音,改为“处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自幼酷爱读书,博涉经史,一生手不释卷,勤奋著述。在朝为官二十多年,历仕宪、穆、敬、文四个皇帝,忠厚宽和,耿直无私,颇受爱重。
【出处】
出自《全唐诗》卷479-8。
【注释】
飞箭
1.疾飞的箭。
2.比喻迅速。
3.射箭。
卮:(zhī),指古代盛酒的器皿。
【赏析】
这首诗以盛山举办的宴会为背景,通过描绘箭矢飞行和酒杯在水沟中漂浮的画面,展示了宴会的热闹场景。
诗中将来的山太守早已离开宴会转向了习家池塘,这显示了山太守对习家池塘的喜爱,以及对诗人对习家池塘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以飞动的画面和流动的水来表现宴会的气氛,通过细腻的描写,给人一种生动的感受。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词句,描绘出一幅欢快、热闹的宴饮场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盛山十二景诗·琵琶台
唐/韦处厚
褊地堆层土,因岩遂削成。
浅深岚嶂色,尽向此中呈。
【作者】
韦处厚(773~828年),唐文宗朝宰相。字德载,原名韦淳,为避宪宗李纯名字的谐音,改为“处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自幼酷爱读书,博涉经史,一生手不释卷,勤奋著述。在朝为官二十多年,历仕宪、穆、敬、文四个皇帝,忠厚宽和,耿直无私,颇受爱重。
【注释】
褊地:指的是地势狭窄的地方,
难层土:则形容地势崎岖、难以堆积土壤。
岚瘴:指山林间的瘴气。
【赏析】
《盛山十二诗·琵琶台》这首诗描写了琵琶台的景色,突出了其自然之美。琵琶台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瞿塘峡口,是长江沿岸的一处重要景点。
首先,诗人在首句“褊地难层土,因厓遂削成”中,用“难层土”和“削成”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台的地形。琵琶台地处狭窄之地,土地难以耕种,但因其地势高,被削成了一座高台。
接着,诗人通过“浅深岚嶂色,尽向此中呈”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琵琶台的景色。诗人将琵琶台比喻为一个能呈现各种颜色的“画板”,让读者仿佛看到了琵琶台周围山峦起伏、青翠欲滴的美景。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琵琶台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点击图片观看文旅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