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愁十二首(其一)
2023-12-25 来源:华龙网
复愁十二首(其一)
唐/杜甫
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
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
【作者】
杜甫,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
【注释】
鹘:鸷鸟。
【背景】
这组诗当是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瀼西所作。杜甫久客天涯,有感于前愁未释而后愁复至,于是写了这一组对秋兴悲、聊以自遣的篇什,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的种种愁绪。
【赏析】
这首《复愁十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述了诗人所居之地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首联“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中,诗人描绘了人烟稀少、偏僻的地方,有老虎刚刚走过,留下了新的蹄印。这种描绘展现了诗人所居之地环境的荒凉和野性。
次联“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则进一步描绘了野生动植物的活动。野生的老鹰在草丛中飞翔,村里的船只在溪水上逆流而上。这种描绘展现了诗人所居之地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同时,他也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