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愁十二首(其三)
唐/杜甫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作者】
杜甫,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
【注释】
戎马:战乱。
昔归:指乾元元年(758)冬,杜甫由华州回洛阳。
【背景】
这组诗当是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瀼西所作。杜甫久客天涯,有感于前愁未释而后愁复至,于是写了这一组对秋兴悲、聊以自遣的篇什,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的种种愁绪。
【赏析】
这首《复愁十二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述了诗人对国家和家乡的忧虑,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联“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中,诗人指出天下各国都在防备敌寇,暗示了战争的普遍和残酷。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忧虑,不知道现在家乡的情况如何。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家乡的关切和忧虑。
次联“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诗人回忆起当年离开家乡的时候,认识的熟人很少,但现在却发现已经有很多人战死沙场。这种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和家乡的关切和忧虑,同时也对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表示了深深的厌恶。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和平的渴望,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