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愁十二首(其四)
2023-12-25 来源:华龙网
复愁十二首(其四)
唐/杜甫
身觉省郎在,家须农事归。
年深荒草径,老恐失柴扉。
【作者】
杜甫,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
【.注释】
省郎:杜甫经严武表荐任尚书省工部员外郎。故称。
家:指洛阳旧居。
【背景】
这组诗当是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瀼西所作。杜甫久客天涯,有感于前愁未释而后愁复至,于是写了这一组对秋兴悲、聊以自遣的篇什,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的种种愁绪。
【赏析】
这首《复愁十二首(其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述了诗人的生活境况和内心感慨。
首联“身觉省郎在,家须农事归。”中,诗人自述身为省郎,但因为家中有农事需要处理,不得不回家务农。这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矛盾,身为官员却无法摆脱贫困和困境。
次联“年深荒草径,老恐失柴扉。”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家中的景象。由于年深日久,草径荒芜,诗人担心随着年老体衰,家中的柴扉也将失去。这种描绘展现了诗人家中的贫困和破败,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他也运用象征和比喻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矛盾,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