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愁十二首(其十一)
2023-12-25 来源:华龙网

复愁十二首(其十一)

唐/杜甫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作者】

杜甫,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

【注释】

陶彭泽:指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故称。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背景】

这组诗当是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瀼西所作。杜甫久客天涯,有感于前愁未释而后愁复至,于是写了这一组对秋兴悲、聊以自遣的篇什,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的种种愁绪。

【赏析】

这首诗《复愁十二首(其十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他以“复愁”为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这首诗主要通过描述陶渊明和菊花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首句“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中,杜甫提到自己常常怨恨陶渊明,因为他没有钱来面对菊花。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和辞赋家,他的《归去来兮辞》等作品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然而,杜甫在这里却埋怨陶渊明没有钱来面对菊花,这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实际上,这里的“无钱”并非指陶渊明贫穷,而是表达了杜甫自己的困境和无奈。

接下来的“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则进一步表达了杜甫的苦闷和无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登高、赏菊、喝酒。然而,对于杜甫来说,他却觉得自己必须要赊酒来喝。这不仅暗示了他经济上的困难,也反映出他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通过描述陶渊明和菊花来表达了杜甫内心的忧愁和苦闷。他对于自己的困境感到无奈和苦闷,同时也对于陶渊明的理想生活感到羡慕和向往。这种情感的真实和深刻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