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5 来源:华龙网

唐/杜甫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

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

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作者】

杜甫,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

【注释】

见:同“现”。

元:同“原”。

【背景】

此诗当是杜甫在大历元年(766)客居夔州时所作。诗咏猿,称其有见机之智,王嗣爽《杜臆》:“人于乱世,往往父子不保。公尝携子避乱,而恐其不能两全。兴言及此,见其苦情矣。”斯解得之。

【赏析】

《猿》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对猿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猿猴的观察和思考。

诗中首先描绘了猿猴在山壁间啼叫的情景,“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猿猴的声音仿佛在空旷的山壁间回响,给人以凄凉之感。

接下来,“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猿猴的观察和思考。猿猴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人们难以见到它们,但猿猴却似乎能感知到人的存在,这让人不禁思考猿猴的智慧和感知能力。

然后,“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诗人描述了猿猴的生活习性。猿猴通常跟随群体行动,遵循着群体的习惯和规矩,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会采取独特的行动来保护自己。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猿猴生存智慧的赞美。

最后,“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诗人以“前林腾每及”为背景,描绘了猿猴在树林中跳跃的情景。同时,通过“父子莫相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猿猴家庭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亲情和家庭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猿猴的生活习性和智慧,表达了诗人对猿猴的赞美和对自然界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