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峡
2023-12-25 来源:华龙网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作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出处】

《御定全唐诗录-清-徐倬》卷二十一 

【注释】

三峡:指长江之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巴水:指长江三峡的流水。重庆东面长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传说巴子国由此得名。古渝、涪、忠、万等州均属巴国地,故此段长江常称巴水。

黄牛:指黄牛山,又称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西北。

【赏析】

《上三峡》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旅行中感受到的苦闷情绪。

首联“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李白用大胆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巫山高耸入云、巴水急流滚滚的景象。其中“夹”字生动地表现了巫山的险峻和遮天蔽日的形象,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自然的惊叹和敬畏。

接下来的“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两句,李白并不是真的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通过描绘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情景,表达出他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无奈和疲惫。其中“忽”字突显了水流之急,山回水转,瞬息万变的景象。而“无到时”则形象地描绘出青天似乎无法到达的感受,既写实又在写情。

最后四句“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李白以黄牛峡为背景,通过描述船行缓慢、行程艰难的情景,进一步表达出他的苦闷和焦虑。其中“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是对实际景物的描述,而“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出诗人因旅途艰辛而产生的焦虑和无奈。

总的来说,《上三峡》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和旅途中的苦闷情绪,展现了李白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受。诗中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展现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人性的脆弱,使人们深刻感受到人生的不易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