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
2023-12-25 来源:华龙网

鹦鹉

唐/杜甫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

翠衿浑短尽,红觜漫多知。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

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作者】

杜甫,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

【注释】

        含愁:怀着愁苦。
        翠衿:亦作“翠襟”。指鹦鹉,亦指鹦鹉胸前的翠色羽毛。

【赏析】

《鹦鹉》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歌,以鹦鹉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智慧的探索。

首先,诗人描绘了鹦鹉的形象,它含着愁思,聪明地回忆着别离。这里,诗人巧妙地通过鹦鹉的形象,暗示了自己对离别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鹦鹉的外貌和特点,翠绿的羽毛已经短少,红色的嘴巴已经很多。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鹦鹉的特点,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鹦鹉的同情和感慨,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这里,诗人暗示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世人为何要如此追求功名利禄?这些问题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哲学思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特点。

总的来说,《鹦鹉》是一首以鹦鹉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和思考的诗歌。这首诗歌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