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杜甫
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作者】
杜甫,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
【注释】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行地:行于地上。比喻威德之行。比喻处世实践。经行的地方。
霜雪:霜和雪,指经受霜雪。喻阴冷的环境,严酷的遭遇。
且自:暂且;只管。
【赏析】
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一组描绘中秋月夜景色的诗歌,其中第一首诗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景,而第二首诗则描绘了从巫山峡看中秋月的景象。
在第一首诗中,诗人以明亮的月光和中秋节的思乡之情为主题。首联“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中,诗人用“飞明镜”来形容中秋月的圆润和明亮,用“折大刀”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这一联中的比喻非常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颔联“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中,诗人用“转蓬”比喻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用“攀桂”比喻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这一联中的情感非常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继续描绘中秋月夜的美景,通过各种自然景象和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一句“直欲数秋毫”中,诗人用“数秋毫”来形容自己思念之情的细腻和深沉。
第二首诗中,诗人则从巫山峡的角度看中秋月。首联“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中,诗人用“稍下”和“犹衔”两个词来形容巫山峡和白帝城的位置关系,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继续描绘从巫山峡看中秋月的景象,通过各种自然景象和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一句“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中,诗人用“张弓”和“汉家营”两个词来形容中秋月的壮观和雄伟。
总的来说,《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一组非常优秀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中秋月夜的美景和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整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