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
唐/杜甫
一
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
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
旧识能为态,新知已暗疏。
治生且耕凿,只有不关渠。
二
西历青羌板,南留白帝城。
於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
瓦卜传神语,畬田费火声。
是非何处定,高枕笑浮生。
【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注释】
异俗:风俗不同。
可怪:令人诧异。
斯人:此人。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并居:同处;同住。
乌鬼:俗事奉的鬼神名。或称乌蛮鬼。
顿顿:诚恳敦厚貌。顿,通“敦”。
黄鱼:鱼名。
能为:用作能有所为或有所作为之意。本领;能耐。
新知:新结交的好友
暗疏:犹默写。
治生:经营家业;谋生计。
耕凿:耕田凿井。泛指耕种,务农。
不关:不牵涉;不涉及。
西历:即公历,也称阳历,是国际通用历法。
青羌:指东方。古代西南地区羌族的一支,指青羌人所居之地。服饰尚青色,故称。
於菟:古时楚国人对“虎”的称呼。
客恨:游子的愁思。游子发愁。
粔籹:古代的一种食品。又称寒具、膏环。
人情:人的感情;人之常情。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恩惠,情谊。赠品、礼品。
瓦卜:古代占卜方法之一。击瓦观其纹理分析,以定吉凶。
神语:神敕;神的言语。
畬田: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的田地。用火耕种田。
是非: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高枕:垫高枕头安心睡觉,形容无所忧虑。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的一首描写民俗的诗,以俳谐体的形式写出了唐代时期异乡人的生活和遭遇。诗中,杜甫描绘了异乡的种种怪事,如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等。他通过描写这些怪事,表达了自己对异乡生活的不习惯和迷茫。他感叹旧识能为态,新知已暗疏,说明他已经不再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逐渐与人疏远。他认为治生且耕凿,在异乡并不需要太过关心政治,只需安心耕种,保持稳定生活。然而,诗中他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客居的痛苦,形容了客居异乡的辛酸和无奈。他提到了西历青羌板,南留白帝城,说的是自己远离故乡,生活在陌生的地方,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助。最后,他以“高枕笑浮生”来表示对一切是非纷争的不关心和超脱,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面对这种困境。整首诗以杂喻俳谐手法作为具体描写,而反衬的背景,更显得诗中的情感和思想更加鲜明。杜甫以其深厚的情感、独到的观察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对异乡生活的各种情感和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