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注释】
群山万壑:这是一个描绘地理景观的词组,指无数的山峦和沟壑。在这里,它用来形容山势的连绵不断和壮阔。
荆门:指的是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荆门山,位于长江三峡的西头,是长江与沮漳河的分水岭。
一别汉宫:一别,指王昭君离开汉宫前往北方。
胡音:指的是北方的音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借咏王昭君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首联写景,描绘了群山万壑奔赴荆门的壮丽景象,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同时,这一联也交代了昭君生长的地方,为下文的咏叹做了铺垫。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颔联描绘了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与北方荒漠连成一片的景象。而她的坟墓孤零零地向着黄昏,显得格外凄凉。这一联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悲剧命运,也寓含了诗人对昭君的同情。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颈联写元帝因画工画了像而约略地看出了昭君优雅的相貌,但最终却未能真正认识她的才华和价值。而昭君的魂魄在月夜中归来,空有美丽的装饰却无归处,进一步表现了昭君的悲剧命运。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尾联写琵琶声仍旧弹奏着胡地的音乐,仿佛在诉说着昭君的怨恨之情。这一联不仅总结了全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咏叹王昭君的悲剧命运,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全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