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6 期
栏目主持:林楠 编辑:谭周
第 776 期
带着脑梗儿子开网约车的父亲:找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12月底的冬夜,重庆中交夜市里,萧瑟的寒风将食物的香气吹得老远。“吱吱嘎嘎——”易和平推着餐车,急急忙忙走在其中,妻子蔡荣秀搀扶着小寒跟在他身后。
餐车最终停在了坚果摊和葱油饼摊中间的空位上。易和平手脚麻利地整理餐车、摆放原料,蔡荣秀将小寒扶到板凳上坐好,在他腿上搭了条毛毯。
“滋滋——”电源插上,灯光闪烁两下,餐车亮了起来,“鸡蛋汉堡”四个字分外醒目。
今年9月,易和平带着25岁的脑梗儿子小寒跑网约车的故事被华龙网首发报道《对不起,副驾有“客” 》,超1.1亿网友关注到这对平凡却坚韧的父子。时隔数月我们再次见到易和平,除了开网约车,他还在夜市摆起了摊。
“大半个月前开始摆的,卖的鸡蛋汉堡,儿子爱吃!”易和平说,大概一个多月前,小寒受病情影响突然不乐意吃饭了,将近半个月不进颗米,只有他从前最爱的汉堡还愿意吃上几口。外面卖的又贵又不放心,易和平自己上网搜教程,学着给小寒做鸡蛋汉堡吃。“社会捐助不是长久之计,我年纪又大了,网约车也跑不了几年,刚好学会了这门手艺,就寻思在夜市里摆个摊。”
夜市管理方知道易和平的想法后,给他弄了块“爱心摊位”,摊位费、水电费全部免除了。夜市里的其他摊主,偶尔也会来光顾,关照他们的生意。
易和平也学年轻人做起直播,但他并不熟稔,直播只是开着,他只埋头做汉堡。一个汉堡卖6块钱,每个要做四层,两层面糊、一层煎蛋、一层肉末,做汉堡的锅一次性可以做21个,易和平手忙脚乱地操作着。等待的人也不催促,只是安安静静地站着,间或玩玩手机、聊聊天,甚至很少有人将目光特意投注在易和平身后那个异常安静的年轻男孩身上。
一锅出炉,妻子蔡荣秀急忙打包,人群也随之渐渐散去。
最近几天易和平一家出摊晚了许多。在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小寒正在渝北一家康复中心接受免费的康复治疗,上午9点去,下午5点半才结束,出摊时间就推迟了。
提到这个,蔡荣秀喜忧参半,“虽说钱少赚点,但孩子走路稳当多了,手脚也没那么麻痹了,有什么需求会用手机打简单的字跟我们说。”
面对镜头,易和平有点不好意思,“我掉了两颗门牙,都不好对着你们讲话。”他听说北京有家医院可以治小寒的病,全家正攒着劲儿存钱准备上北京看病,“牙齿的事只能以后再说。”
“以前我总觉得这辈子再也听不见小寒喊爸爸妈妈了,现在在大家的帮助下,这日子有盼头了,有生之年,我们肯定还能听到!”畅想起未来的美好,嘴唇忘了“严防死守”,易和平咧嘴笑了起来。
小小的摊位里挤着一家三口,暖黄的灯光,让这个寒冷的冬夜,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孑然一身的校长:“跑道修好、操场修美”是她的新年愿望
12月,寒冬岁末,重庆市开州区凤凰小学却上演着温暖的一幕。这些天,不少爱心人士为孩子们送来学习用具、体育用具,并以个人名义向学校捐款。
“今年我们学校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帮助,感谢你们的报道。”接起华龙网记者电话,校长余兰芬心情激动,言语中满是欢喜。
今年3月,华龙网报道了(《百姓故事|不婚校长和天台上的学校》),一位女校长为帮助有困难的孩子上学,将全部积蓄投入学校,年过七十仍孑然一身的故事。余兰芬和她下学校走进大众视野。
1989年至今,余兰芬将自己开办的学校从10平方米的门市搬到街巷,再搬到商业楼楼顶。为此,她一生未嫁,拼尽全力迎来送往几千名学生。
报道发出后,很多人被这位校长的善举所感动,这群孩子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心关注,大半年时间,陆续有好心人送来本子、笔、篮球、乒乓球等。还有不少年轻教师来学校应聘,想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孩子们十分争气,”余兰芬欣喜地告诉记者介绍,今年中考,初三年级一个班就有5名学生考进区重点高中。今年的新生中有一位轻微自闭症孩子,老师让她任英语课代表,时间长了,她不仅开始与同学交流,还逐渐和大家打成一片,对学习也有了热情。
“在凤凰小学,这样的蜕变每天都在发生。”余兰芬说,由于招收的孩子大多比较特殊,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素质培养,而不是“唯分数论”。除了上思想教育课,老师们会想尽办法帮孩子们解开心结,树立正确三观。
当下,学生已经进入期末考试前的复习阶段,看着他们勤奋学习的模样,余兰芬心中暖意绵绵。
走在街头,熟人见到余兰芬无不夸她“状态好”,她却说:“孩子们好,我就好。”余兰芬还有个心愿,就是将学校环境进一步改善,跑道修好,操场修美。“现在越来越多晚辈在传递和延续我所坚持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多好心人帮助我们成长,我相信这个心愿很快就能实现。”余兰芬说。
日前,重庆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出炉,余兰芬榜上有名。
追声音的高校教师:搭建起重庆首个声音艺术展示交流平台
在重庆沙滨路,罗俊正仔细检查展台的设备调试声音。
“我们‘声音艺术展示交流平台’终于搭起了!有产品、有艺术家、有展览。”
罗俊是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录音艺术教师,也是一位声音艺术家。他“追”声音的故事,被华龙网(《“追”声音的人》)报道后,很多人在关心,他的梦想完成了吗?时隔半年,记者再次回访,他分享了两个好消息——
画家、摄影家我们常常听到,但声音艺术家,却鲜少耳闻。
罗俊搭建的声音艺术展示交流平台坐落在沙滨路,作为公共活动空间,吸引声音爱好者和艺术家聚集在一起,举办各种活动,从而形成大量的声音数据量,服务社会。
而这,也是重庆首个声音艺术展示交流平台。
这场展览以“聆听老重庆”为背景,结合赞助商华为的新款耳机发布与展示。
在罗俊看来,用声音记录个人生活。这与平时拍视频、做照片、形成艺术展是类似的道理。“展览办起来,才会有更多艺术家加入进来。”罗俊“追”声音的路,太孤独了。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通过展览的普及,将“入场券”分发给更多人。
随着心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许多社区、街道,都自建心理中心,由于要长期配备心理咨询师,导致许多基层心理咨询室没能“活”起来。罗俊通过研究发现,听觉是一个投入较小但效果明显的感官,通过虫鸣、鸟叫等大自然声音,就能大大舒缓情绪,所以他将声音环绕与心理健康结合了起来。
沙坪坝一街道的心理咨询室就用罗俊的声音产品,政务领域的应用能大大汇集数据。在这里,罗俊可进行大量的数据调研,结合医学生物等研究,以此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声音和情绪的感受。
罗俊想着,等平台正常“跑”起来,“我还是想回大自然,继续‘追’声音。”
独自撑起一所学校的山村教师:忍着病痛坚守讲台
最近天气转凉,寒风刺骨,陈申福的腿疼得更厉害了。但为了不耽误上课,他每天早上仍然6点起床,骑着摩托一路飞驰,坚持在学生到校前到校。
陈申福是城口县龙田乡长茅村长茅小学的一名教师,今年64岁。此前华龙网推出报道(《百姓故事|山村教育的“引路人”:38年,他一人撑起一所学校》),讲述了他38年一人坚守在仓房小学,退休后又被返聘到长茅小学,一直默默无闻为山区教育做贡献的故事。
如今,小半年过去,陈申福上课的精神头还是照样足,谈及学生就难掩欣喜与爱意,“现在,跟娃娃们在一起待得久了,他们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他们了。”陈申福笑着说。
陈申福对教书的热爱和对山区娃娃的关爱是出了名的,他宁愿苦自己也不会苦孩子。今年9月,一位家长带着5岁的孩子来入学时,告知他孩子刚做过两次声带手术,家中实在拿不出多的费用供孩子读书,陈申福二话不说为其垫付了一千多元的保育费和生活费。
为了让学生吃得营养健康,周一到周五,学校中午食堂的饭菜荤素搭配从不重样;为了增长学生的见识,除了常规课程,陈申福会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学习了解动植物的种类、特性,同时教会他们“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老师的用心就是学生成长的底气。陈申福现在所带的学前班只有不到10名学生,但每个孩子都乖巧懂事,勤奋好学,这让陈申福觉得,他的所有努力都是有意义的。
只不过,陈申福的身体大不如前了。前些年他查出腿部静脉血栓堵塞,虽然做了手术,但天气一冷,腿部仍会有很强的不适感,无法剧烈运动。他说,不能再陪孩子们做游戏是他的最大遗憾。
他相信,滴水成海,微光成炬。“我所坚持的事情一定会后继有人,在有一天我无法坚持的时候替我走下去。”
抚养智残弃婴35年的环卫工夫妇:有信心把生活过得更好了
冬日,天亮得迟,重庆市渝中区环卫工人陈正群出门时,外面还黑得跟晚上一样。
紧赶慢赶做完一上午的工作,陈正群没空换下衣服,就要回家去。别的同事或者带了饭,或者随便在外面对付一顿,但她却一定要回家,给“大儿子”准备午饭。
35年来,陈正群夫妇将曾患哮喘、癫痫、漏斗胸,先天“智力残疾”的弃婴赵波抚养长大,感动全网。
犹记得1988年12月,重庆少见地下了一场大雪。就是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陈正群从大哥手中接过赵波,她看着怀中的婴儿,说得朴实:“这是大事,我要回去商量。”
这一“商量”,陈正群夫妇便当了赵波35年的爹和妈。一声“妈”,也成了赵波能喊出的,最洪亮的声音。
时至今日,虽然智力如初,但赵波已经可以帮她拉200斤重的垃圾桶了,陈正群养的小男孩也终于“长大了”。
在被华龙网《百姓故事|环卫工夫妇和他们没有血缘的35岁“大孩子”》一文报道后,陈正群夫妇获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项目关注,联合华龙网为陈正群夫妇颁发“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奖金1万元。
她告诉记者:“虽然我的生活和报道前没什么区别,但你们的鼓励,让我更加有信心把生活过得更好。”
此外,夫妻两人的善举也被更多的人知晓。近日,他们也成为了2023年度 “感动重庆十大人物”20位候选人之一。
对于能成为2023年度 “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候选人,陈正群夫妇说得朴实。“那是一条命,我们必须救。养这么大就是我们的儿,都是应该做的。”
“我们是很普通的家庭,很平凡的人,我们做了件平凡的事,今后,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把好人好事传承下去,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2024年即将到来,陈正群还有一个小心愿:以自己微不足道的故事影响更多的人多行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