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判官
唐/徐安贞
明月开三峡,花源出五溪。
城池青壁里,烟火绿林西。
不畏王程促,惟愁仙路迷。
巴东下归棹,莫待夜猿啼。
【作者】
徐安贞(671年-743年),初名楚璧,字子珍,信安龙丘(今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唐代官吏、诗人。徐安贞于唐神龙二年(706年)进士,初为武陟尉,后参与续修《七志》,整理皇家秘籍,任丽正学士。唐中宗任命徐安贞供奉内廷为起居舍人,掌管制作皇帝诏书,以能士出名。后授工部侍郎兼集贤院院士,后升中书侍郎。奸相李林甫用事后,徐安贞弃官避居衡山岳麓寺,装哑为佣数年。后北海太守李邕游岳麓寺遇见他,相携出山。玄宗念其贤,封东海县子。后卒于天宝二年(743年)。他一生尤善诗赋,著有诗文多卷,久佚。明代童佩辑其遗文,编为《徐侍郎集》。《全唐诗》收其诗作11篇。
【注释】
东下: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
归棹:亦作“归櫂”。指归舟。
【赏析】
《送王判官》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诗人徐安贞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明月照耀下的三峡美景,以及花源从五溪涌出的绚烂景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明月开三峡,花源出五溪”,描绘了明月照耀下的三峡美景和花源从五溪涌出的绚烂景象。这一联中的“明月开三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月夜下的三峡美景。“花源出五溪”则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五溪的美丽景色。
颔联“城池青壁里,烟火绿林西”,描绘了城池和绿林的美丽景色。这一联中的“青壁”和“绿林”都是形容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城池和绿林的美丽景色。“烟火”则形象地描绘出了城池中炊烟袅袅的景象。
颈联“不畏王程促,惟愁仙路迷”,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别的感慨。这一联中的“王程促”和“仙路迷”都是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了离别的匆匆和别后道路的迷茫。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希望友人在离别后能够一路平安、顺利。
尾联“巴东下归棹,莫待夜猿啼”,描绘了巴东江面上的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不舍和离别的感伤。这一联中的“归棹”和“夜猿啼”都是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巴东江面上的景色和离别的感伤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莫待”这个词,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不舍之情。
整首诗以明月、三峡、花源、五溪等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拟人、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徐安贞对于自然和人生的关注与思考,展现了他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