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瞿塘寄时同年
2023-12-26 来源:华龙网

下瞿塘寄时同年

宋/王周

春寒天气下瞿塘,大壤溪前柳线长。

须信孤云似孤宦,莫将乡思附归艎。

【作者】

王周,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二)。乾兴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无锡县。仁宗宝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员外郎知无锡县(《咸淳毗陵志》卷一0)。庆历中知明州(《实庆四明志》卷一)。又尝知抚州(清光绪《抚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归荆南(《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八《送光禄王卿周致仕归荆南》)。

【注释】

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春寒料峭。

瞿塘:见“瞿唐峡”,今重庆奉节县内。

柳线:柳条细长下垂如线,故名。

孤云:比喻贫寒或客居的人。

孤宦:地位低微的官吏;未受知遇的远臣。

归艎:犹归舟。

【赏析】

《下瞿塘寄时同年》是宋朝诗人王周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瞿塘峡的春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宦游的感慨。

首句“春寒天气下瞿塘”,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即春天和瞿塘峡。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地势险要,风景秀丽,也是诗人王周旅途中的一个重要地点。

次句“大壤溪前柳线长”,描绘了瞿塘峡前的景色。大壤溪是流经瞿塘峡的一条溪流,而“柳线长”则形象地描绘了溪边垂柳的景象,柳枝如线,随风摇曳,给人以美感。

第三句“须信孤云似孤宦”,表达了诗人对宦游生活的感慨。宦游是指古代官员在官场中漂泊不定、宦途坎坷的生活。而“孤云”则形象地比喻了孤独的宦游生活,云朵在天空中飘荡,无依无靠,恰如宦游人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一句“莫将乡思附归艎”,则是诗人对离别的感慨。离别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经历,而“乡思”则是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归艎”是指归航的船只,这里指代归乡。诗人劝慰自己和友人,不要将乡思寄托在归艎上,因为离别和宦游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经历,应该坦然面对。

整首诗以景生情,以情入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宦游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对瞿塘峡春天的描绘,将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