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次覆盆驿
宋/王周
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
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天外盘。
【作者】
王周,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二)。乾兴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无锡县。仁宗宝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员外郎知无锡县(《咸淳毗陵志》卷一0)。庆历中知明州(《实庆四明志》卷一)。又尝知抚州(清光绪《抚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归荆南(《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八《送光禄王卿周致仕归荆南》)。
【注释】
青泥:指青泥岭。
三十六:约计之词,极言其多。
天外:天之外。极言高远。
【赏析】
《路次覆盆驿》是宋朝代诗人王周的一首诗歌,该诗描绘了蜀道之艰难,表达了诗人对蜀道的感慨。
首先,诗人以“曾上青泥蜀道难”开头,直接点明了蜀道的艰险和难以攀越。青泥岭是蜀道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地势险要,道路崎岖,诗人用“曾上”二字,暗示了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这种艰难险阻,对蜀道的艰险有着切身的体会。
接着,诗人以“架空成路入云寒”描绘了蜀道的险要景象。蜀道蜿蜒曲折,穿行在高山峻岭之间,仿佛是一条通向云端的空中之路。诗人用“架空”、“入云”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蜀道的险峻和陡峭,让人感受到行路的艰辛和危险。
然后,诗人通过“如何却向巴东去”的转折,引出了对覆盆驿的描绘。巴东是蜀道上的一个重要地区,而覆盆驿则是通往巴东的重要驿站。诗人以“如何”二字表达了对覆盆驿的惊异和疑惑,同时也暗示了覆盆驿的险要和奇特。
最后,诗人以“三十六盘天外盘”结尾,形象地描绘了覆盆驿的险要景象。三十六盘是覆盆驿附近的一段山路,盘旋曲折,仿佛通向天外。诗人用“天外盘”来形容这段山路的险峻和陡峭,让人感受到行路的艰辛和危险。
总体来说,《路次覆盆驿》是一首描绘蜀道艰险、覆盆驿险要的诗歌,通过对蜀道和覆盆驿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行路艰辛的感慨。诗人以切身的经历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蜀道的艰险和险要之处。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