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峡船具诗·百丈
宋/王周
少尝侍先君,余闲诵白氏。
始得入峡诗,深味作诗旨。
云有万仞山,云有千丈水。
自念坎壈时,尤多竞慎理。
山束峡如口,水漱石如齿。
孤舟行其中,薄冰犹坦履。
孱颜屹焉立,汹涌勃然起。
百丈为前牵,万险即平砥。
破之以筼筜,续之以麻枲。
砺之坚以节,引之直如矢。
杼轴连半空,长短随两涘。
铁锁枉驰名,锦缆谩称美。
长绳岂能系,朽索何足拟。
苟非念之为,胡可力行此。
【作者】
王周,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二)。乾兴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无锡县。仁宗宝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员外郎知无锡县(《咸淳毗陵志》卷一0)。庆历中知明州(《实庆四明志》卷一)。又尝知抚州(清光绪《抚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归荆南(《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八《送光禄王卿周致仕归荆南》)。
【注释】
先君:已故的父亲。
漱石:冲刷岩石。
孱颜:险峻、高耸貌。
麻枲:指麻布之衣。
锦缆:锦制的缆绳;精美的缆绳。
称美:称述美德。
朽索:朽腐的绳索。
何足:犹言哪里值得。
力行:犹言竭力而行。
【赏析】
《志峡船具诗·百丈》是一首描绘峡江船具“百丈”的诗歌,通过对“百丈”的描绘,赞美了百丈在船行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古代造船工艺的赞叹和敬仰。
首先,诗歌开篇即介绍了“百丈”在船上的位置和作用,“少尝侍先君,余闲诵白氏。始得入峡诗,深味作诗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敬仰和对白居易的欣赏,同时也强调了自己对峡江的深入了解和感悟。
接着,诗歌通过描绘“百丈”的特点和功能,赞美了百丈的优良品质和功能。“云有万仞山,云有千丈水。”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峡江的高山和深水,为后续描述百丈作铺垫。“自念坎壈时,尤多竞慎理。”这里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艰险时的心境和态度,强调了百丈在航行中的重要性。
然后,诗歌进一步描绘了百丈的具体形态和功能。“山束峡如口,水漱石如齿。”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峡江的山和水比作口和齿,突出了峡江的险峻和百丈的作用。“孤舟行其中,薄冰犹坦履。”这里再次强调了百丈在航行中的稳定作用,使孤舟如同在平地上行走一样安全。
接下来,诗歌通过多个比喻和象征手法,形象地赞美了百丈的功能和品质。“孱颜屹焉立,汹涌勃然起。百丈为前牵,万险即平砥。”这里将百丈比作牵引领航的英雄,使船只能够顺利航行。“破之以筼筜,续之以麻枲。砺之坚以节,引之直如矢。”这里进一步赞美了百丈的坚韧和刚劲,使船只能够承受风浪的冲击。
最后,诗歌总结了百丈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造船工艺的敬仰和赞叹。“铁锁枉驰名,锦缆谩称美。长绳岂能系,朽索何足拟。苟非念之为,胡可力行此。”这里再次强调了百丈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也与铁锁、锦缆、长绳、朽索进行了对比,突出了百丈的优越性。
总体来说,《志峡船具诗·百丈》是一首描绘峡江船具“百丈”的诗歌,通过对“百丈”的赞美和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古代造船工艺的敬仰和赞叹。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比喻贴切有力,表现了诗人对船具“百丈”的深入了解和细致观察。同时,诗歌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