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
唐/乔知之
巫山十二峰,参差互隐见。
浔阳几千里,周览忽已遍。
想像神女姿,摘芳共珍荐。
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蒨。
楚云没湘源,红树断荆门。
郢路不可见,况复夜闻猿。
【作者】
乔知之,同州冯翊人。排行第十二。与弟侃、备并以文辞知名,知之尤有俊才,所作诗歌,时人多吟咏之。有文集20卷。
【出处】
选自巫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巫山县志》1991年版第570页。参见1988年巫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重印《巫山县志》第417页。
【注释】
浔阳:江名,在今江西。
葱蒨:青翠茂盛貌。
郢: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
【赏析】
乔知之的这首《巫山高》以巫山十二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巫山十二峰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巫山的独特魅力。
首句“巫山十二峰,参差互隐见”,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巫山十二峰。诗人用“参差互隐见”五个字,既描绘出了山峰的高低错落,又暗示了山峰的神秘莫测。这种写法既生动又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诗人通过“浔阳几千里,周览忽已遍”的描写,展现了自己游览巫山的经过。从浔阳出发,经过几千里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巫山。诗人用“周览忽已遍”来表达自己游览巫山的感受,既表现了自己的惊喜之情,又暗示了巫山景色的壮丽和广阔。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想象和联想,进一步描绘了巫山的景色和神女的姿态。“想像神女姿,摘芳共珍荐”,诗人通过想象神女的姿态,将神女的美丽和巫山的景色融为一体,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形象。同时,“摘芳共珍荐”也暗示了神女的高贵和神秘。
接着,诗人通过对“楚云”和“红树”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感和层次感。“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蒨”,诗人用“逶迤”来形容楚云的姿态,用“葱蒨”来形容红树的颜色,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又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最后两句“楚云没湘源,红树断荆门。郢路不可见,况复夜闻猿”,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巫山的留恋和不舍之情。楚云消失在湘水的源头,红树在荆门被隔断,这些都暗示了诗人即将离开巫山。而“郢路不可见”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之感。最后一句“况复夜闻猿”,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猿猴的啼叫声在夜空中回荡,更加增添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总的来说,乔知之的这首《巫山高》以生动的笔触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巫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魅力。同时,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巫山的留恋和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之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