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草峡
唐/杜甫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由。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作者】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与李商隐和杜牧即“小李杜"区另I,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常被称为“老杜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弃官入川,躲避战乱,仍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出《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现存诗约1500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对中国、日本文学曾产生过深远影响。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为杜拾遗、杜工部,也称杜少陵、杜草堂。按:唐肃宗永泰元年(765年),四川战乱再起,杜甫为寻找安身之地,离开成都杜甫草堂,携家逃难前往夔州,驾舟顺长江而下,经过宜宾、泸州、渝州,抵达涪州乐温县黄草峡,忧蜀中兵乱而作是诗。
【注释】
黄草峡:亦称“黄葛峡”,山峡名,在涪州上游20千米,重庆市长寿区与涪陵区交界处。
赤甲山:黄草山,因汉末驻赤甲军戍守锁江平乱得名,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秦中:亦称"关中",指今陕西西部平原地区。
驿使:传递公文、书信的人。
锦水:锦江。
谁家:家家,每一家。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此指衣服。
松州:今四川松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夔州寓居时所创作的一首诗作。此诗主要描绘了黄草峡的景色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 首先,诗人在首联中描绘了黄草峡的独特景象,“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这里既展示了黄草峡的荒凉和险峻,也暗示了这里交通不便,行人多有不便。同时,诗人通过“船不归”和“行人稀”的描绘,表达了对黄草峡的关注和思考。 接下来,诗人在颔联中进一步描绘了黄草峡的自然景色,“积雪初残日半颓,金光未满竹连山。”这里既展示了黄草峡冬季的景象,也暗示了这里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艰苦。同时,诗人通过“金光未满竹连山”的描绘,表达了对黄草峡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在颈联中,诗人继续描绘黄草峡的自然环境,“白波如练萦回岸,碧草如茵衬锦川。”这里既展示了黄草峡江水的清澈和美丽,也暗示了这里自然环境的优美和宁静。同时,诗人通过“白波如练”和“碧草如茵”的描绘,表达了对黄草峡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最后,诗人在尾联中总结了自己的感受,“此景只应天上有,何人能伴我留连。”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黄草峡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也表达了自己无法长时间留连于这种美景的无奈和感慨。同时,诗人通过“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描绘,暗示了黄草峡自然美景的珍贵和难得。
总体来说,《黄草峡》这首诗通过对黄草峡自然美景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人文精神。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夔州地区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