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巫峡
2023-12-26 来源:华龙网

初入巫峡

宋/范成大

钻火巴东岸,摐金峡口船。

束江崖欲合,漱石水多漩。

卓午三竿日,中间一罅天。

伟哉神禹迹,疏凿此山川。

【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诗歌内容广泛,其中以农村题材为主,反映民间疾苦,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简洁明快,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注释】

巫峡:自重庆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巫峡绮丽幽深,以俊秀著称天下。它峡长谷深,奇峰突兀,层峦叠嶂,云腾雾绕,江流曲折,百转千回,船行其间,宛若进入奇丽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

钻火:

钻木取火。亦泛指生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汉徐干《中论·治学》:“燧人察时令而钻火。”清曹寅《雨寒书院小酌和用东坡集中韵》:“今晨钻火愁两童,坐客传餐来二仲。”

摐金:撞击金属乐器。南朝梁沉约《为安陆王谢荆州章》:“摐金入济,识谢戎麾。”唐高适《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前蜀贯休《长持经僧》诗:“摐金挣玉,吐宫嚥徵。”

峡口:指西陵峡口,为长江出蜀的险隘。晋陆机《辨亡论下》:“彼若弃长技以就所屈,即荆杨而争舟楫之用,是天赞我也。将谨守峡口,以待禽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引《直都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紆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泛称峡谷之口。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北即苍山,至此南尽。中穿一峡,西去甚逼,而峡口稍旷。”清阮元《由龙洞岩下西过三龙潭》诗:“三龙潭峡口,如防復如堂。”杨朔《黄河之水天上来》:“在这个极险的山峡中间,河水从三条峡口奔腾而出,真象千军万马似的。”

卓午:正午。唐李白《戏赠杜甫》诗:“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二折:“今日时当卓午,家中必然有人寄书信来。”清龚自珍《伪鼎行》:“卓午不受日,当夜不受月与星。”陈毅《枣园曲》:“先生雅量多风趣,常巾履萧然酣睡,直过卓午。”

三竿日:犹言日上三竿。谓时间不早。语本《南齐书·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宋欧阳修《答枢密吴给事见寄》诗:“春寒拥被三竿日,宴坐忘言一炷香。”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我这矮窗睡彻三竿日,端的是傲*间万户侯,自在优游。”清程先贞《春朝即事》诗:“舒膝三竿日,掀髯一镜霜。”

禹迹:亦作“禹跡”。1.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城为禹迹。语出《书·立政》:“其克詰尔戎兵,以陟禹之迹。”孔传:“以升禹治水之旧迹。”《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唐韩愈《鳄鱼文》:“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指夏禹治水的业绩。北周庾信《周宗庙歌》之六:“功参禹迹,德赞尧门。”唐章孝标《上浙东元相》诗:“何言禹跡无人继,万顷湖田又斩新。”

疏凿:亦作“踈凿”。开凿。唐皇甫冉《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唐胡曾《咏史诗·故宜城》:“武安南伐勒秦兵,踈凿功将夏禹并。”宋范成大《初入巫峡》诗:“伟哉神禹跡,疏凿此山川。”清吴伟业《滇池铙吹》诗:“莫向昆明道疏凿,道人知已劫灰销。”

【赏析】

《初入巫峡》是一首描绘巫峡初入之景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歌以“巫峡高唐天下闻”为开头,直接点明了巫峡的知名度和壮丽景色。接下来,诗人通过“十二巫山见九峰”的描绘,展现了巫山群峰的壮丽景象。这些描绘给人以高耸入云、雄伟壮观的视觉效果,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种奇妙的自然景观之中。

在诗歌的主体部分,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巫峡的水势和船行情况。“江水漾漾”展现了江水的广阔和波光粼粼的美景,“飞泉半空晴雨烟”则形象地描绘了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巫峡的美丽,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受。

最后,诗人通过“巴东船舫上巴西”的描绘,展现了船行巫峡的壮丽景象。这种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种船行峡谷、江水滔滔的场景之中。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和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