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子野屯田知渝州
2023-12-26 来源:华龙网

送张子野屯田知渝州

宋/梅尧臣

旧居苕溪上,久客咸阳东。

归来得虎符,驰马向巴中。

歌将听巴人,舞欲教渝童。

况尝善秦声,乐彼渝人风。

忠州白使君,竹枝辞颇工。

行当继其美,贡葛勿匆匆。

【作者】

梅尧臣是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出生地在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具体生卒年份为1002年至1060年。他自幼便跟随叔父梅询在各地生活,早期生活比较清苦。后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选择跟随叔父来到河南洛阳,依靠恩荫补任太庙斋郎,从此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梅尧臣历任河南、河阳主簿,德光、建德、襄城县令,监湖州盐税等职务。他曾因文学才华被举荐为国子监直讲,并逐渐升迁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在文学创作上,他与钱惟寅、欧阳修等人交情深厚,并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和举荐。

梅尧臣的诗歌风格独特,被后人称为“梅派”,他的诗歌作品包括《宛陵集》60卷、《唐载记》26卷、《毛诗小传》20卷、《孙子注》13篇以及《续金针诗格》1卷等。他的诗歌涉及题材广泛,从社会现实到个人情感都有所表现,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在政治上,梅尧臣曾因上书直谏而被贬官,但他的诗歌创作并未因此而停止。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注释】

旧居:旧宅;故居。

苕溪:水名。

久客:久居于外。

咸阳:指秦桧。

虎符:古代军中印信。

驰马:驱马疾行。

巴人:古巴州(重庆)人。

秦声:秦地的音乐。

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竹枝:乐府《近代曲》之一。

【赏析】

《送张子野屯田知渝州》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梅尧臣送别友人张子野赴渝州任知州。诗中描绘了友人的威风凛凛和离别的哀伤,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联“旧居苕溪上,久客咸阳东。”,诗人回忆起友人曾经居住的地方和久客他乡的经历,为接下来的送别之情渲染了一种伤感的气氛。

颔联“归来得虎符,驰马向巴中。”,诗人用“虎符”来形容友人归来赴任的威风凛凛,用“驰马向巴中”来描绘友人离去的场景,形象生动,情感饱满。

接下来诗人以“歌将听巴人,舞欲教渝童。”来表达对友人在渝州任上的期待和祝愿。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继承秦声巴人之传统,教授渝童歌舞之技艺。这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巴人”、“渝童”分别代指巴地和渝州的人民。

颈联“忠州白使君,竹枝辞颇工。”则通过对忠州白使君的称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诗歌才华的认可和期许。同时,“竹枝辞”也暗示了友人在渝州任上可能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尾联“行当继其美,贡葛勿匆匆。”则是对友人的再次祝愿和鼓励。诗人希望友人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发扬前人的优点和传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同时也提醒友人不要过于匆忙地完成工作,要好好享受生活和创作的乐趣。

总的来说,《送张子野屯田知渝州》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威风凛凛、离别的哀伤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等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巴渝文化的热爱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