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蜀过三峡
2023-12-26 来源:华龙网

出蜀过三峡

近现代/刘伯承

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强登楼。

海潮东去连天涌,江水西来带血流。

壮士未埋荒草骨,书生犹剩少年头。

手执青锋卫共和,独战饥寒又一秋。

【出处】

杜承南主编《夔州诗全集•当代卷》第4页。参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奉节县志》《涪陵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第2页。

【作者】

刘伯承(1892-1986):原名刘明昭。四川开县(今属重庆)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后任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等职。1949年后,先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按:该诗又名《出益州》,作于1914年“讨袁之役”失败后。

【注释】

“微服”句:指1914年春,青年刘伯承在“讨袁(世凯)之役”失败后,遭通缉而被迫走上流亡之路。

今春病起:指诗人在战斗中左脚负伤。

壮士、书生:指诗人自己。

埋荒草骨:在这里指牺牲。

“手执”二句:表明了诗人捍卫共和,毫不屈服的斗争决心。

青锋:即青锋剑。古代宝剑,因剑身寒光闪烁、锋芒毕露,故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刘伯承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第一句“微服孤行出益州”,表明了作者的身份和行动,他穿着平民的衣服独自离开了益州。

第二句“今春病起强登楼”,则描述了作者在病愈后登上城楼的情景,暗示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第三句“海潮东去连天涌”,描绘了海潮汹涌澎湃的景象,象征着祖国的力量和气势。

第四句“江水西来带血流”,则形象地表现了长江水流的方向和速度,寓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和前进。

第五句“壮士未埋荒草骨”,表达了作者对牺牲的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第六句“书生犹剩少年头”,则强调了作者的年轻有为和对未来的信心。

最后一句“手执青锋卫共和”,则点明了作者的职业和使命,他手持青锋剑保卫着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整首诗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作者刘伯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超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