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涪州石鱼
2023-12-27 来源:华龙网

留题涪州石鱼

宋/刘忠顺

七十二鳞波底镌,一含芝寞一含莲。

出来非共贪芳饵,奏去因同报稔年。

方客远书徒自得,牧人嘉梦合相先。

前知上瑞宜频见,帝念民饥刺史贤。

【作者】

刘忠顺(987—1061年),以明经赐第,曾为潭州攸县尉、江宁句容尉,改知江州德安,通判袁州,历知建昌、解、坊、刑等州军,入为度支判官,出为夔州路转运使、尚书主客郎中,徙两浙路,迁知蔡州、泉州、福州。郑瓣《鄙溪集》卷21有《刘公(忠顺)墓志铭》。按:该诗系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正月十二日,夔州路转运使、尚书主客郎中刘忠顺有白鹤梁题刻所作。同时,知梁山军、尚书屯田员外郎水丘无逸作和诗一首,诗云:“谁将江石作鱼镌,奋髻扬髻似戏莲。今报丰登当此日,昔模性状自何季。雪因呈瑞争高下,星以分宫较后先。八使经财念康阜,寄诗褒激守臣贤。"二诗由涪州军州事邹霖命工刻石,新授安州云梦县令恭士燮所书,刻于白鹤梁,今存。参见陈曦震编《水下碑林——白鹤梁》第22页、王晓晖汇注《白鹤梁题刻文献汇集校注》第19页、曾超著《三峡国宝——白鹤梁题刻汇录与考索》第16页、政协四川工委编《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第39页、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编《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第71页、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编《白鹤梁一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第33页、黄海著《白鹤梁题刻辑录》第35页等。

【出处】

选自李胜著《涪陵历代诗文选校注》第22页《留题涪州石鱼》。参见王伟民等编《涪州颂》第13页《题白鹤梁》、陈曦震编《白鹤梁诗萃——鹤风鱼韵》第180页《刘忠顺》、张永才等编著《思君下渝州一探寻重庆古诗地图》第205页《留题涪州石鱼》。

【注释】

七十二鳞:唐代涪州刺史、涪州团练使所刻双鲤,各三十六鳞,共七十二鳞,故云。

“一含”句:双鲤一尾含莫草(一种祥瑞之草),一尾含莲花。箕:又称莫荚,传说中尧时的一种瑞草,每月望日前日生一叶,望日后则日凋一叶,可占日月之数。

共:一起,言二鱼偕往。芳饵:鱼钩上芳香的诱饵。

“奏去”句:双鱼共同出现预兆丰收之年。奏去:进去。稔年:丰年。

“方客”句:正逢客人捎来家书,其中意义仅自知。方客:他方客游之人。

远书:送往远方或远方送来的书信。

牧人:官员,指州长。

“前知”句:石鱼频频出现预示丰收之年。前知:预知。上瑞:最大的吉兆。

【赏析】

《留题涪州石鱼》以形象绚丽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瑞兆的美好景象。首句“七十二鳞波底镌”形容了石鱼外貌的美丽和独特,使人联想到石鱼在水中闪烁的光芒。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述石鱼咬住的蓂草和荷花,传达出它为民稳定发展而努力的精神。同时,这也暗示了丰收的希望和吉祥的预兆。后面的两句则表达了石鱼离去的原因,并提到远方的客人和牧人,展示了石鱼带来的喜悦和梦境。最后两句则表明了刘忠顺对贤能的官员的追求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  整首诗结构优美,意境清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感情的表达,展示了刘忠顺对于美好前景和政治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