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围阁(在黔江郁山镇)
清/张之洞
苍苍摩围山,犹染唐时色。
此是入黔道,蛮山逞崩屴。
太虚失清旷,遭此群峭逼。
往者李供奉,后来黄鲁直。
山阁井观天,迁客来游息。
其下有丹井,泠泠我心恻。
宜州寄城楼,羡此安可得?
黄诗多槎榭,吐语无平直。
三反信难晓,读之鲠胸臆。
如佩玉琼琚,舍车行荆棘。
又如佳茶荈,可啜不可食。
子瞻与齐名,坦荡殊雕饰。
枉受党人祸,无通但有塞。
差幸身后昌,德寿摹妙墨。
注诗获任渊,亦得谪蜀力。
南浦题名存,山鬼护石刻。
【出处】
原载《张文襄公全集》。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张之洞任四川学政;1874年11月,到酉阳视学,咏赞摩围阁而作。在重庆,有《重庆府》,见于民国《巴县志•文征•下篇》、郑文编著《重庆古迹掌故诗文萃要》第180〜181页。
【作者】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原籍直隶南皮(今属河北),生于贵州贵阳六洞桥。 曾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国晚清重臣、后期洋务派代表人物。
【注释】
李供奉: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槎榭:树木枝杈歧出貌。
子瞻: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
【赏析】
张之洞的《摩围阁(在黔江郁山镇)》是一首描写山水的诗歌,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
首先,诗人以饱满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摩围山的壮丽景色。他形容山色如同染上了唐代的风韵,表达了对这座古老山峰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自然山水的敬畏之情,将群山形容为蛮山,突出了它们的雄伟和险峻。
接着,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如李供奉和黄鲁直,他们曾在此地留下了足迹和诗篇。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在诗歌的中间部分,诗人描写了山下的井和自己的感受。他形容井水清凉,使人心生恻隐。通过这个细节描写,诗人展现了对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此外,诗人还引用了黄诗,形容其语言奇特,难以理解。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造诣,也表达了他对于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
最后,诗人以苏轼和齐名的比喻作结,形容黄诗如同玉琼玛和茶荷一般,虽然难以理解,但却是珍贵的艺术品。这既表达了诗人对于黄诗的赞美,也展现了他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和执着。
总的来说,张之洞的《摩围阁(在黔江郁山镇)》是一首描写山水、抒发情感、展现文化底蕴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细腻感受,也表达了他对于历史文化和诗歌艺术的尊重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