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葛晚渡
2023-12-27 来源:华龙网

黄葛晚渡

宋/余玠

龙门东去水和天,待渡行人暂息肩。

自是晚来归兴急,江头争上夕阳船。

【作者】

余玠(1199-1253),字义夫,号樵隐,是南宋末年的名臣和军事将领。他出生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南),也有一种说法是江西修水人,或谓其世居浙江开化。

余玠的仕途生涯充满了战争和策略。他最初是淮东制置使赵葵的幕僚,后来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知招信军、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淮安州、淮东制置副使等。他在这些职位上表现出色,尤其在战争中屡建奇功。

淳祐二年(1242年),余玠被任命为四川宣谕使,随后又改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全面负责四川的军政事务。他在这个职位上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包括整顿军政、设置屯田、选贤任能等。同时,他还加强了战备,因地制宜地修筑了钓鱼城等十余座城堡,创建了依山傍水、耕战结合的山城防御体系。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四川的防御能力,为南宋在四川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余玠在四川的任期内,不仅注重军事防御,还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他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四川的经济复苏和文化繁荣。他的治理得到了朝廷和民众的高度认可,被誉为“四川的救星”。

然而,由于余玠在官场上的直言敢谏和坚持原则,他得罪了一些权贵和奸臣。最终,在淳祐九年(1249年)九月,他被加封为四川安抚制置大使后不久,遭到了奸臣的陷害和诬告,被朝廷免职并召回临安。在回临安的途中,他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余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悲壮气息。他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南宋在四川的危局,为南宋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和精神被后人广为传颂和纪念。

【注释】

龙门:龙门浩。在今重庆市南岸区,与渝中区望龙门街道隔江相对。

浩:重庆方言谓小港,龙门浩江边有两列石梁凸出水面,形成天然港口,故名。

息肩:栖止休息。

归兴:归思,回乡的兴致。

【赏析】

《黄葛晚渡》是南宋余玠的一首诗,描述的是黄葛渡口傍晚的景色和人们的活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龙门东去水和天”,诗人描绘了黄葛渡口的美景,清澈的江水从龙门向东流去,与天际相接,形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这里的“龙门”可以理解为黄葛渡口附近的山峦,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源远流长和自然的美妙。

第二句“待渡行人暂息肩”,诗人描绘了傍晚时分,人们等待渡船的情景。随着夕阳的西下,江面上的渡船逐渐减少,但仍然有一些行人等待渡船过江。这里的“暂息肩”三个字形象地表现了行人疲惫的状态,也传达了人们对渡船的急切期盼。

第三句“自是晚来归兴急”,诗人直接表达了行人心中的急切归家之情。随着夜色的降临,归家的心情更加迫切,人们都希望能尽快渡过江面,回到温暖的家中。这里的“归兴急”三个字准确地传达了行人的心理状态。

最后一句“江头争上夕阳船”,诗人描绘了人们争先恐后上船的情景。在夕阳的余晖下,人们急切地登上渡船,希望能尽快过江。这里的“争上”三个字形象地表现了人们的急切和紧迫感。

总的来说,《黄葛晚渡》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黄葛渡口傍晚的景色、人们的活动和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温馨而感人的画面。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生活的真实和美好,也传达了人们对家的眷恋和归心似箭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