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庙
明/傅光宕
披云载酒碧山头,俯仰江天散旅愁。
一水西来分瀚海国,万风东去绕神州。
尊前雨色笼禅院,树外晴光射郡楼。
终古平成思禹绩,乾坤谁信等浮沪。
【作者】
傅光宅(1547—1604年),字伯俊,别号金沙居士。山东聊城人。明万历五年 (1577年)进士,除吴县知县。以御史左迁,历工部郎,知重庆府。后迁遵义兵巡道。
【出处】
选自郑文编着《重庆古迹掌故诗文萃要》第9页。原载于乾隆《巴县志》卷16 《七律》。参见彭伯通编《重庆题咏录》第67页。
【注释】
禹庙:《重庆题咏录案》第67〜68页彭伯通案云:禹庙,晋常醵《华阳国志》:"涂山有 禹王庙及涂后祠。"又:"禹要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 面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蜀中名胜记》、《大清一统 志》、陶潢《蜀辖日记》、洪良品《东归录》等笈(编者注:当为"古籍")皆有记载。 《巴县志》:"询之坐中,咸云久废,只山麓龙门浩有小祠曰禹王官,乃楚人公所也。'‘按 诸记载,皆云涂山有禹庙及涂后祠。二庙皆古,建于何时,已不可考。元代长寿贾元撰 《涂山禹庙碑记》,谓庙尚存。至明嘉靖朝,乡贤曹汴撰《重建涂山禹庙碑》,谓庙已废 而重建,惟谓'‘于郡东涂山之麓,得禹庙旧址与元臣刘志道所题庙碑焉至明万历朝, 傅光宅有此诗,谓“樽前雨色笼禅院",庙尚存也。入清至咸丰朝,晋宁何彤云作《登 涂山》诗,则云:"夙闻斯山在,峨峨有祠字。'‘庙已不存矣。至清末王闿运作《登涂山 题涂君祠》亦云"崖荒梦难绕",庙早不存矣。此禹庙及涂后祠之存废也。而庙之所在, 或云涂山之上,或云涂山之麓,是一或是二,已莫得其详焉。至于北魏郦道元注《水 经》,引《华阳国志》而云:“余按群书,咸言禹娶在寿春当涂,不在此也。”群书者何, 未引只字,人反信之。实则贾元早辨之甚明,厥后视为定论,记载中往往标明"江州涂 山”,惜其文传播未广耳。清陈瀚《涂山赋》叙之尤具体:“吾闻涂山有四:曰会稽,曰 九江,曰宣州,曰巴渝。会稽防山,或当时崩葬之所,故有禹穴;宣州太平乃晋世徙居 之故,亦号当涂。若九江为朝会诸侯之地,独渝州属娶而弗子之区,东汉郡志可考,华 阳国史尤符。生则广柔为异,娶则字水非诬。石曰启母,滩曰遮夫。村前犹资荡荡,洞 里曾泣呱呱。好事者不知援此为据,乃纷纷争指寿春东北之当涂。'‘(贾元、陈瀚全文均 入附录一。)禹本蜀人,娶于江州涂山,理当如是,又何惑焉?朝天门外长江中有石曰 夫归石,又曰遮夫堆、想夫石、启母石。又有涂洞,即老君洞。皆其证也。《华阳国志》 可信。
俯仰:低头和抬头。
旅愁:羁旅者的愁闷心情。
瀚海:地名。其含义随时代而变。
神州:“赤县神州”“九州岛”,古代中国地理区划概念。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邹衍。
浮沪: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灭,常用来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和短暂的生命。
【赏析】
首联“披云载酒碧山头,俯仰江天散旅愁”,描绘了诗人在碧绿的山头饮酒,俯瞰江天,释放旅途中的愁绪。这里的“披云”和“碧山”形象地表现了山头的美丽景色。
颔联“一水西来分瀚海国,万风东去绕神州”,诗人描绘了一条从西边流来的河流,将瀚海国一分为二,而万种风则从东边吹来,环绕着神州大地。这里通过具体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尊前雨色笼禅院,树外晴光射郡楼”,诗人描绘了雨色笼罩着禅院,而晴光则从树林外照射到郡楼之上。这里的“雨色”和“晴光”形象地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同时也展现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之美。
尾联“终古平成思禹绩,乾坤谁信等浮沪”,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禹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他认为禹的功绩是永恒的,乾坤之大都无法与之相比。这里的“浮沪”形象地表现了乾坤之大,与禹的功绩形成了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禹的伟大。
总的来说,《禹庙》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禹庙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禹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