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诗
宋/文天祥
平生踪迹只奔波,偏是文章被折磨。
耳想杜鹃心事苦,眼看胡马泪痕多。
千年夔峡有诗在,一夜耒江如酒何。
黄土一丘随处是,故乡归骨任蹉驼。
【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年),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
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佑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是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被俘。次年(1279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崖山,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1283年)就义大都。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其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永远激励后人。按:该诗原序云:张珏,蜀之健将,与咎万寿齐名,咎降,张独不降。
【注释】
夔峡:瞿塘峡。
耒江:位于湖南彬县东北方。
黄土一丘:指坟墓。
【赏析】
《读杜诗》是宋代文天祥的诗作。此诗首联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颠沛流离,次联写作者耳闻目睹杜鹃啼叫和胡马嘶鸣,心事重重、泪痕满面的情形,表现出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的忧患意识。颈联表达出对千百年来诗人留下的诗篇仍然传颂千古的景仰,以及自己却不能像诗篇一样长存人世的悲凉。尾联写自己死后愿化为一抔黄土,随处可以归乡,也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此诗以“平生踪迹只奔波”开篇,展现了诗人一生艰辛的经历,将人生的颠沛流离写得极尽传神,令读者为之动容。接着,诗人用“偏是文章被折磨”一句表达了对当时文字狱的愤懑和无奈。接下来,“耳想杜鹃心事苦,眼看胡马泪痕多”两句,诗人通过描绘杜鹃啼叫和胡马嘶鸣的情景,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的忧患意识融为一体,进一步抒发了内心苦闷之情。最后四句,诗人用“千年夔峡有诗在,一夜耒江如酒何”表达了对杜甫诗篇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能像诗篇一样长存人世的悲凉。在尾联中,“黄土一丘随处是,故乡归骨任蹉跎”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总的来说,《读杜诗》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的诗歌。此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敬仰和赞美,更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