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至辰陵矶与楚百户等言别
明/曾爟
江到荆湘两派分,客情无柰况离群。
尔从三峡迎春水,我过重湖望楚云。
白帝至今啼蜀魄,苍梧何处吊湘君。
孤舟夜向巴陵泊,一曲商歌不忍闻。
【作者】
曾爟(1345—1407),明苏州府吴江人,字日章。少为郡学生。洪武十七年,以岁贡授黄陂知县。有政声。累迁为翰林院侍读。永乐元年,与修《永乐大典》。出使安南为副使。后从张辅等攻安南,文檄皆出其手。病卒于军中。
【注释】
荆湘:长江中游的两个重要支流,这里指的是荆江和湘江。
客情:旅途中的情感。离群,离开人群,这里指的是和楚百户等人的离别。
尔:你,这里指楚百户。
三峡: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里代指楚百户的出发地。
白帝:白帝城,位于奉节县东,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军事重镇。蜀魄,相传为蜀国的英魂。
【赏析】
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歌,通过对长江的分流、春水、云彩以及孤舟夜泊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联“江到荆湘两派分,客情无柰况离群”,诗人描述了长江在荆湘的分流,暗示了人生的离别和重逢。诗人感叹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尤其是在离别之际,更增添了诗人的伤感。
颔联“尔从三峡迎春水,我过重湖望楚云”,诗人描述了楚百户从三峡迎着春水而来,而自己则经过重湖,望着楚地的云彩。这是对两人旅途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对楚地的向往和感慨。
颈联“白帝至今啼蜀魄,苍梧何处吊湘君”,诗人借用白帝和蜀魄的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苍梧和湘君的感慨,暗示了自己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
尾联“孤舟夜向巴陵泊,一曲商歌不忍闻”,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孤舟中夜泊巴陵的情景,以及听到商歌时的感伤。商歌是古代哀怨的诗歌,这里诗人用它来表达自己的离别之痛和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长江的分流、春水、云彩以及孤舟夜泊的描绘,成功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