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的诗词㊶】南岸 让生活成为风景(二)
2023-12-27 来源:华龙网

开栏语:

为深入展示和挖掘长江诗词文化,助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诗词文化传播项目已于近日正式启动,旨在保护和传承发扬诗词文化。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重庆文艺网、华龙网集团文化艺术中心联合重庆市诗词学会推出长江诗词文化传播策划栏目《文旅中的诗词》,让我们跟随诗词的脚步,走进大美重庆。

 

今日,让我们走进南岸。

黄葛晚渡
宋/余玠
龙门东去水如天,待渡行人暂息肩。
自是晚来归兴急,江头争上夕阳船。

【注释】

黄葛渡:《重庆题咏录》第33页彭伯通案云:“曹学俭《蜀中名胜记》卷之十七《上川 东道•重庆府一》云:‘《水经注》云:江水又东,经黄葛峡,山高险,全无人居。‘《图 经》云:涂山之足,有古黄葛树,其下有黄葛渡。制置余现诗云:‘龙门东去水和天, 待渡行人暂息肩。自是晚来归兴急,江头争上夕阳船。此黄葛晩渡作也。‘黄葛晚渡, 为王尔鉴评定巴渝十二景之一。乾隆《巴县志》卷之一《景》云:‘南纪门外大江对岸 南城坪有黄葛古树,偃盖渡旁,江横大洲曰珊瑚坝舟子曲折行,乃达彼岸。雨余月际, 遥睇江烟苍茫间,昨舰往来,飘如一叶,亦佳趣也。今南岸区南滨路有黄葛晚渡景 点,但是,此处并非古代黄葛渡的真正位置。又卷之一《川》云:‘《旧志》:涂山足有 古黄葛树,下有黄葛渡,即黄葛峡也。按:黄葛渡在县西南,江面宽阔,中隔珊瑚坝, 非如他峡之险,《通志》所云黄葛峡在县东,与此不符,或别有其地欤?‘又卷之二《津 渡•岷江上游》云:‘南纪门对岸,孝一甲,渡船八。‘上引两则史料均明确指出古代黄 葛渡的位置与渝中区南纪门隔珊瑚坝而相对。即今重庆长江大桥后黄葛渡立交附近。“ 彭伯通案:“曹学佐《蜀中名胜记》引《图经》:‘涂山之足,有古黄葛树,其下有黄葛 渡。‘黄葛渡即黄葛峡,乾隆旧《志》:‘黄葛峡在县西南,江面宽阔,中隔珊瑚坝,非 如他峡之险。‘即南纪门对岸,今长江大桥修于此。‘‘

龙门:龙门浩。在今重庆市南岸区,与渝中区望龙门街道隔江相对。浩:重庆方言谓小港,龙门浩江边有两列石梁凸出水面,形成天然港口,故名。今天广义的龙门浩,则泛指上浩、下浩、上新街带。龙门浩月,为王尔鉴评定巴渝十二景之一。乾隆《巴县志》 卷之一《景》云:‘‘浩在太平门大江对岸禹庙前。水中二巨石,各大书楷行‘龙门‘二 字,皆宋绍兴中刻。石断处可容艇子出入,曰‘龙门右有大碛曰‘黄鱼岭‘江水西 南来,必端碛澳徐折而出。水脉横涌,江心回旋圆转,其形如月。浩,即港,巴人谓小港为浩也。“曹学侄《蜀中名胜记》卷之十七《上川东道•重庆府》云:“清水穴左为龙 门,峭壁中分,瀑布下垂,春游泛艇,必曲折经此,渡江而归。“

息肩:栖止休息。

归兴:归思,回乡的兴致。

【赏析】

《黄葛晚渡》是南宋余玠的一首诗,描述的是黄葛渡口傍晚的景色和人们的活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龙门东去水和天”,诗人描绘了黄葛渡口的美景,清澈的江水从龙门向东流去,与天际相接,形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这里的“龙门”可以理解为黄葛渡口附近的山峦,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源远流长和自然的美妙。

第二句“待渡行人暂息肩”,诗人描绘了傍晚时分,人们等待渡船的情景。随着夕阳的西下,江面上的渡船逐渐减少,但仍然有一些行人等待渡船过江。这里的“暂息肩”三个字形象地表现了行人疲惫的状态,也传达了人们对渡船的急切期盼。

第三句“自是晚来归兴急”,诗人直接表达了行人心中的急切归家之情。随着夜色的降临,归家的心情更加迫切,人们都希望能尽快渡过江面,回到温暖的家中。这里的“归兴急”三个字准确地传达了行人的心理状态。

最后一句“江头争上夕阳船”,诗人描绘了人们争先恐后上船的情景。在夕阳的余晖下,人们急切地登上渡船,希望能尽快过江。这里的“争上”三个字形象地表现了人们的急切和紧迫感。

总的来说,《黄葛晚渡》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黄葛渡口傍晚的景色、人们的活动和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温馨而感人的画面。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生活的真实和美好,也传达了人们对家的眷恋和归心似箭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