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白崖
2023-12-27 来源:华龙网

发白崖

明/王廷相

霜青沙塞欺我衣,蛮方岁暮还思归。

苍山冥冥落日尽,可怜生事尚羁旅。

古渡渺渺行人稀。何日宦情真息机。

沧洲鸥鹭同萧散,魏阙动华绝是非。

【作者】

王廷相(1474—1544) 明河南仪封人,字子衡,号平厓,又号浚川。弘治十五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以丁忧去。正德初,服满至京,以忤刘瑾,谪亳州判官。后召为御史。嘉靖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迁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减进贡快船数,革除大胜等关守臣借稽察谋利等。入为左都御史,言南京守备权太重,不宜由徐氏世袭,遂解魏国公徐鹏举兵柄。加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以左都御史理都察院事。以督团营与郭勋共事,不能有所振饬。勋被劾,廷相竟斥为民。博学好议论,以经术称。反对朱熹“理先于气”之说,以为“天地未生,只有元气”。对王守仁“致良知”之说,亦有所批评。工诗文,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称“前七子”。有《王氏家藏集》、《内台集》、《慎言》、《雅述》等。

【出处】

选自郑文编著《重庆古迹掌故诗文萃要》第52页。参见乾隆《巴县志》卷17《补遗•诗•七律》、彭伯通编《重庆题咏录》第53页、《古镇磁器口》2000年版第254页、第185页、张永才等编着《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第46页。

【注释】

白崖:磁器口的旧称。《重庆题咏录》第53页彭伯通案云:《舆地纪胜》:“‘白崖在府北

三十里,有白崖山,山有寺曰白崖寺,相传有白崖神墓。‘前人记载方位,每大体言之,不甚准确,白崖实在府西稍偏北。白崖山即龙隐山,相传明惠帝靖难后为僧至重庆,曾隐白崖寺而得名。干窿旧《志》:‘龙隐山,直里一甲,城西三十里,即白崖山。脉出歌乐山,数峰攒耸,形势团圜。山左悬崖绝口,宋治平间建宝抡寺,有杰阁凌霄,俯瞰江流,风景最为明媚。‘《巴县志》:‘由歌乐山东衍为龙隐山……又东为石壁山,一名金碧。石壁崇峻,横斜江边。龙隐、石壁二山之间为尤隐镇,水陆交会,极便舟车,为城西重镇,陶器甲全县,故里人呼曰磁器口,故白崖镇即龙隐镇,亦即磁器口。磁器乃土磁也,产于青草坡,挑至此集中装船外运,故名。龙隐镇为巴县最大场镇,县西及江北县西部贸易中心,贸易网直达璧山、铜梁大足等县,有小重庆之称。与王尔鉴《重宿白崖宝轮寺》案语互参。崖与压同,与涯通;岩与岩、嚣、命同。意本不尽同,然岩与崖每互代,随意书写,已成习惯。“

蛮方:南方。出自《诗•大雅•抑》。

苍山:青山。

渺渺:幽远貌,悠远貌。

生事:生计。

羁旅:寄居异乡。

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

息机:熄灭机心。

萧散:潇洒。形容举止、神情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

魏阙:指官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艰辛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归隐的愿望。

首联“霜青沙塞欺我衣,蛮方岁暮还思归”,诗人描绘了寒冷的沙地和边疆的荒凉,表达了自己在边疆岁末的思乡之情。

颔联“苍山冥冥落日尽,可怜生事尚羁旅”,诗人描绘了苍茫的山景和落日的余晖,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孤独和无奈。

颈联“古渡渺渺行人稀。何日宦情真息机”,诗人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他感叹渡口行人稀少,不知何时才能真正摆脱宦海之忧。

尾联“沧洲鸥鹭同萧散,魏阙动华绝是非”,诗人描绘了一幅沧洲鸥鹭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是非纷扰的淡泊。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艰辛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涯的厌倦。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感慨,传达出自己的心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