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点易洞
清/周煌
一
雨余访胜出郊圻,江上晴光逗翠微。
只以羹墙寻道岸,敢将风浴试春衣。
苔痕没屐青还细,桃涨浮舟碧正肥。
鹿洞鹅湖真未远,扶筇今始到岩扉。
二
谁从伊洛讨渊源,洞口犹应识旧痕。
隔槛有风常入座,落花如雪正当门。
斗山直北人师重,杖履之东吾道尊。
亦拟尹谯来问字,空岩岑寂竟忘言。
【出处】
选自熊笃等编著《历代巴渝古诗选注》第232页。参见同治《重修涪州志》卷15、王伟民等编《涪州颂》第29页。
【作者】
周煌(1714一1785),清代诗人,字景垣,号海山,涪州(涪陵)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仕至一品。乾隆二十一年(1756)晋侍讲,随即以册封琉球国中山王副使奉诏出使琉球(琉球是东海中的一个小国,当时是清朝的属地,中山是其国号)。船在海中触礁遇险,周煌独携诏书坚守,幸得全身。其处险不惊、忠于职守之品格,受到朝野一致赞扬。乾隆四十年(1775)参与编撰《四库全书》,任总阅。有《海山诗稿》、《海东集》、《豫章集》、《琉球国志略》等。
【注释】
郊圻:郊野。
睛光:晴朗的日光。
翠微:形容山色青翠缥缈。
羹墙:典出《后汉书•李固传》,后以“羹墙”为追念前辈或仰慕圣贤的意思。
道岸:佛教语,菩提岸;彻悟的境界。
风浴:吹风沐浴,指郊游。
春衣:春天穿的衣服。清乾隆《涪州志》作“纯衣”,指古代士人穿的丝质祭服,通常为黄黑色。
屐:泛指鞋。
细:指不显着。
桃涨:指农历三月谷雨前后桃花盛开时江河里暴涨的水,即春汛,亦称“桃花汛”“桃花水”。旧俗传说以桃花水洗浴可消灾避祸。
鹿洞:白鹿洞,在江西庐山五老峰。
扶策:拄着拐杖。
岩扉:岩洞的门。
【赏析】
《游点易洞》是清代周煌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点易洞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段中,作者描述了雨后郊野的美景,江水清澈明亮,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翠绿。他提到自己只带着简单的行囊,寻找道路的岸边,并试着穿上春装享受风浴的乐趣。他还注意到青苔覆盖着地面,细腻而浓密,而桃花盛开时浮舟在碧绿的江水上漂浮。最后,他提到鹿洞和鹅湖离这里并不远,他终于到达了岩扉。 第二段中,作者思考了伊洛河的起源,认为洞口应该还保留着旧时的印记。他坐在洞口旁边,感受到从槛外吹来的风,落花如雪飘落在门前。他提到了斗山和杖履之东,暗示自己尊重师道和追求道德修养。他也提到自己曾经想过前往尹谯请教学问,但最终却忘记了这个念头。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诗人传达了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