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曲
明/杨慎
巫山花已红,楚江波新绿。
两两浣纱人,照影斗妆束。
笑问竹枝词,何如采莲曲。
【作者】
杨慎1488—1559,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翰林修撰。嘉靖初,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大礼议起,上疏力谏,并与王元正等率群僚伏哭,遭廷杖,死而复苏,遣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慎投荒三十余年,博览群书。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第一。但援据博而不免有误,又不免窜改古人,假托旧籍,英雄欺人,亦时有之。所撰诗、词、散曲等甚多,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但因僻处云南,故不能如李梦阳、何景明为文坛领袖。另撰各种杂著一百余种。有《升庵全集》。
【出处】选自苟世祥主编《夔州诗全集(元明卷)》第113页。参见《升庵集》卷14。
【注释】
楚江:三峡地域古为楚地,楚地之江称为楚江。
斗妆束:意为比赛谁打扮得更漂亮。
莲曲:南城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之一,因辞曲中‘‘采莲渚,窈窕舞佳人”而名。
【赏析】
这首《楚江曲》是明朝文人杨慎所作,通过对楚江两岸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句“巫山花已红,楚江波新绿”,描绘了巫山的花朵已经盛开,楚江的水波荡漾,呈现出新的绿色。这里,诗人巧妙地使用了两个地名“巫山”和“楚江”,使诗歌具有了更广阔的背景和更深远的意境。 接着,“两两浣纱人,照影斗妆束”,描绘了两岸浣纱女子的美丽形象,她们在水中嬉戏,互相映照,展现出绚丽的妆容。诗人通过对这些女子的描绘,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笑问竹枝词,何如采莲曲”,以问答的方式,提出了一个问题:是选择竹枝词还是采莲曲?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思考。诗人通过这样的提问,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和思考,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楚江曲》通过对楚江两岸风光的描绘和对浣纱女子的形象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向往。同时,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