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州江险不可泊入黔江歌舟
宋/范成大
黄沙翻浪攻排亭,溃淖百尺呀成坑。
坳洼眩转久乃平,一涡熨帖千涡生。
篙师绝叫驱川灵,鸣镌飞渡如奔霆。
水从岷来如浊泾,夜榜黔江聊濯缨。
玻璃澈底镜面清,忽思短棹中流横,钓丝临风浮月明。
【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诗歌内容广泛,其中以农村题材为主,反映民间疾苦,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简洁明快,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出处】
选自黄节厚编注《历代名家咏三峡》第61页。参见黄节厚编注《乌江古代诗词译 注》第108页、《石湖诗集》卷19、道光《涪州志》卷11《涪陵江》、李胜著《涪陵历代 诗文选校注》第57页、熊笃等编著《历代巳渝古诗选注》第166页、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涪陵市志》第1365页。
【注释】
黔江:乌江,别称涪陵水、延江、涪江等。发源于贵州,流经酉阳、彭水、武隆,在涪 陵注入长江。该诗原注:“在州东,自彭水县流入大江。'‘般舟:一作犠舟,停泊船只。 当时涪陵一带长江水急滩险,上下涪州者往往将船只停泊于乌江口。
黄沙:沙土。排亭:宋代涪州地名,在今涪陵城龙王嘴一带长江岸边。
溃淖:大漩涡。渍:古同“喷淖:浑浊,烂泥。呀成坑:呀坑,大而空的漩涡。呀: 张大口。坑:指虚陷之处。
坳洼:地面低洼处。此处指水面低洼处,即漩涡。眩转:漩流,旋转不定。
熨帖:如熨渐见平展。平坦,平静。
篙师:船工,舵手。绝叫:大声呼叫。川灵:水神。指大浪。驱川灵:驱水神。
鸣锐:击锐示警。锐:古乐器,似铃,无舌,有柄,击而鸣之。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 志》作“极",误。奔霆:疾驰的闪电。奔:牛受惊而急奔。霆:疾雷。
岷:岷山,长江源头所在。道光《涪州志》、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等作'‘峨", 误。浊泾:浑浊的泾水。泾水,也称'泾河',在陕西省中部,为渭水支流,有“泾浊 渭清"“泾渭分明"之成语。
榜:船桨,也指船,此指摇船,划船。濯缨:洗涤冠缨(冠带)。濯:洗涤。缨:系冠 的彩带。
"玻璃"三句:描写自己见江面平静,于是想自己划着船,停在江中,在明月下垂钓。 玻璃:指江面透明如玻璃,平静似镜面。澈底:清澈见底。短棹:短权,船旁拨水的工 具。临风:迎风,当风。道光《涪州志》作“随风”。
【赏析】
《涪州江险不可泊入黔江歌舟》是一首描绘涪州江水艰险、舟船难行的诗歌,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首先,诗歌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涪州江水的艰险。作者用“滩声撼江月,江月欺滩石”等生动的描绘,展现出江水的凶猛和险峻。这种描绘使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力量的伟大和不可抗拒。
其次,诗歌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江水比作猛兽,将船只比作落叶,形象地表达了船只在江水中的渺小和无力。这种比喻既符合比喻的规范,又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诗歌在表达上也有独特之处。作者通过运用对比、夸张、比喻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作者还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和谐优美,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涪州江险不可泊入黔江歌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感的诗歌。通过对涪州江水艰险的描绘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以其夸张而生动形象的描绘、丰富多样的表达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