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二首
清/毛奇龄
一
十二峰前十二滩,嘈嘈急水渡来难。
瞿塘看似桃花马,只少装成八宝鞍。
二
锦江春水白浮浮,担水娇娘踏水愁。
洗面好来清溜里,洗足当寻浊浪头。
【作者】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
【注释】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分别是登龙峰、圣泉峰、朝云峰、神女峰(又名望霞峰)、集仙峰、松峦峰、翠屏峰、聚鹤峰、上升峰、净坛峰、飞凤峰、起云峰。
桃花马:白毛红点的花马。
浮浮:众多且强大之状。形容江水汹涌,武士强壮。
清溜:清澈的水流。
【赏析】
毛奇龄的《竹枝词二首》中,第一首诗描绘了瞿塘峡的险峻和江水的汹涌。诗人通过描绘十二峰前的十二滩和嘈嘈急水,形象地表现了瞿塘峡的险要地形和江水的汹涌澎湃。同时,诗人用“桃花马”和“八宝鞍”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美丽和壮丽。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比喻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富有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壮丽。
其中第二首诗写的是一位少女在春日里,看到杨柳青青、江水平静,听到有人在江上唱歌,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但是,她还没有得到对方的明确回应,因此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诗人通过少女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采用了竹枝词的民歌形式,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明快。同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双关和暗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总体来说,毛奇龄的《竹枝词二首》是一首富有情感和艺术感染力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内心的刻画,表现了爱情的美好和复杂。这首诗在文学上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