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题相思寺
宋/冯时行
系艇依寒渚,扶第上晚林。
山山春已立,树树雨元深。
扫叶移床坐,穿云买酒斟。
相思思底事,老大更无心。
【作者】
冯时行(1100—1163年),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出生于南宋恭州璧山。巴蜀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恩科],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17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受学于涪陵谯定,精通易学,为“涪陵学派“(谯定、胡宪、刘勉之、朱熹、忧渊、度正、阳岳、阳板、史蒙卿、张浚、张行成、冯时行、李舜臣、李心传、李道传、李性传、高斯德)代表人物之一。今存诗300首。著有《缙云文集》43卷。
【注释】
相思寺:缙云寺之古称,在今重庆市北佑区缙云山,以缙云山特产相思竹得名。
艇:轻便的小船。寒渚:寒天水中的小块陆地。
第:一种竹子。实心,节高,宜于做拐杖。
【赏析】
《春日题相思寺》是宋朝诗人冯时行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寺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联“系艇依寒渚,扶第上晚林”,诗人停船在寒冷的沙洲边,慢慢走进山林。这里用“寒渚”和“晚林”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敬畏和喜爱。
颔联“山山春已立,树树雨元深”,诗人描绘了春天山林的美景,山山岭岭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树木繁茂,雨水丰沛。这里用“立”和“元深”两个词,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颈联“扫叶移床坐,穿云买酒斟”,诗人坐在新扫的落叶上,品尝着美酒。这里用“扫叶”和“穿云”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
尾联“相思思底事,老大更无心”,诗人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春天和自然的留恋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山寺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山林、树木、雨水和美酒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同时,通过对“相思思底事”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