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寺
宋/冯时行
借问禅林景若何?半天楼殿冠嵯峨。
莫言暑气此中少,自是清风高处多。
岌岌由九峰晴有雾,弥淋一水远无波。
我来游览便归去,不必吟成证道歌。
【作者】
冯时行(1100—1163年),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出生于南宋恭州璧山。巴蜀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恩科],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17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受学于涪陵谯定,精通易学,为“涪陵学派“(谯定、胡宪、刘勉之、朱熹、忧渊、度正、阳岳、阳板、史蒙卿、张浚、张行成、冯时行、李舜臣、李心传、李道传、李性传、高斯德)代表人物之一。今存诗300首。著有《缙云文集》43卷。
【注释】
温泉寺:乾隆《巴县志》载有三座温泉寺。
禅林:初指僧人的陵地,后借指寺院。一般常指佛家修行的寺院。
嵯峨:高峻貌。
岌岌:高耸的样子。
证道歌:唐代高僧永嘉玄觉禅师悟道后心得精华的文字记录。该诗凝聚了佛教智慧和人生智慧的特有风采,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赏析】
《温泉寺》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一首诗,通过对温泉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首联“借问禅林景若何?半天楼殿冠嵯峨”,诗人以问答的形式,描绘了温泉寺高耸入云的楼殿,展现了寺庙的壮丽和庄严。
颔联“莫言暑气此中少,自是清风高处多”,诗人用“莫言”和“自是”两个词语,强调了温泉寺虽处高山之上,但清凉的微风拂面,给人们带来了凉爽和舒适。
颈联“岌岌由九峰晴有雾,弥淋一水远无波”,诗人描绘了温泉寺周围的山峰和溪流,山峰晴天有雾,溪水远无波澜,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尾联“我来游览便归去,不必吟成证道歌”,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游览温泉寺的感受和体验,认为这里的美景已经足够令人陶醉,不必再以诗歌来加以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温泉寺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