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孔明像
2023-12-27 来源:华龙网

题孔明像

明/夏原吉

当年高遯草庐中,谁识先生是卧龙。

昭烈特勤三顾礼,南夷顿服七擒功。

只缘佐汉心逾切,竟使吞吴恨莫穷。

今拜遗容千载下,不堪吟望永安宫。

【作者】

 夏原吉(1366—1430)明江西德兴人,迁湖广长沙府湘阴,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太学,擢户部主事。永乐初进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经划。七年,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谏帝北征沙漠,系狱。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获释。累进太子少保、兼少傅,尚书如故。宣宗即位后,以旧辅益亲重。汉王高煦反,原吉与杨荣劝帝亲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历事五朝,外掌度支,内预机务,为政能持大体。卒谥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出处】

《忠靖集-明-夏原吉》卷四 (第 2a - 3a 页)

【注释】

高遯:高隐。

草庐:指南阳诸葛草庐,位于河南南阳卧龙岗上,始建于元代,盛于唐宋,是刘备“三顾茅庐“发生地,诸葛亮躬耕南阳所在地、三国文化策源地三顾茅庐发生地,著名的草庐对策发生于此。

卧龙:源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称赞未出茅庐的诸葛亮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昭烈:显赫;显著,出自《表糜竺领嬴郡》。

三顾: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访聘诸葛亮。

南夷:屈原流放所经之地。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永安宫: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的故址。章武二年(222),刘备率20万大军东下,为关羽报仇,遭东吴大将陆逊火攻连营八百里,败归巫山建平。还守鱼复,改县名永安,营亦名永安宫。

【赏析】

这首诗以诸葛亮的草庐为背景,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以及诸葛亮南征北战、七擒孟获、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的功绩。诗中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三国时期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前两句“当年高遁草庐中,谁识先生是卧龙”,以“高遁草庐中”描绘了诸葛亮隐居南阳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世人对诸葛亮出山的怀疑和不解。接着,“昭烈特勤三顾礼,南夷顿服七擒功”,则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以及诸葛亮南征北战、七擒孟获的功绩。这里“昭烈特勤”是刘备的谥号,“南夷”指蜀汉南方的民族,“七擒功”则是指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接下来,“只缘佐汉心逾切,竟使吞吴恨莫穷”,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的崇敬和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诸葛亮北伐中原、吞吴称霸的宏伟抱负未能实现,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最后,“今拜遗容千载下,不堪吟望永安宫(原为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遗容的敬仰和缅怀,同时也暗示了对三国时期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以诸葛亮的草庐为切入点,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云和英雄人物。同时,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和缅怀,也表达了对忠诚、智慧、勇气的崇尚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