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州北岩
2023-12-27 来源:华龙网

涪州北岩

宋/冯时行

晴着春江镜样光,扁舟来炷佛前香。

山从幽处亭亭绿,日倚闲边故故长。

【作者】

冯时行(1100—1163年),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出生于南宋恭州璧山。巴蜀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恩科],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17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受学于涪陵谯定,精通易学,为“涪陵学派“(谯定、胡宪、刘勉之、朱熹、忧渊、度正、阳岳、阳板、史蒙卿、张浚、张行成、冯时行、李舜臣、李心传、李道传、李性传、高斯德)代表人物之一。今存诗300首。著有《缙云文集》43卷。

【注释】

北岩:亦作“北崖“,涪陵著名人文景观,以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程颐于此点易而闻名中华,后成为中华理学、涪陵文脉的发祥地。

扁舟:小船。炷:烧(香)。

倚:靠。

闲边:天边,着一“闲“字,突出当时清静的环境氛围。

故故:象声词,鸟鸣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水的清澈和涪州北岩的静谧景色。诗人用“镜样光”来形容春江的清澈,展现出江水的宁静和明亮。接着,诗人通过“扁舟来炷佛前香”的描绘,表达了自己乘船前来烧香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宁静和虔诚的氛围。

在颈联中,诗人通过“山从幽处亭亭绿”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山峦的幽静和翠绿,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而“日倚闲边故故长”则表达了诗人对阳光的感受,阳光似乎在悠闲地照耀着大地,让时间变得悠长而宁静。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涪州北岩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