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四景其四瞿塘天下险
明/解缙
惊湍触石石欲落,绝壁与天争一握。
峡东冲激转奔雷,白日蛟龙怒相角。
望中砥柱何崔嵬,,曾见当年征战来。
禹凿汉江犹在眼,金舆铁镇成寒灰。
行人记取秋风里,云是瞿塘滟滪堆。
【作者】
解缙(1369—1415)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解纶弟。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深为太祖爱重。尝上万言书,陈述“政令数改,刑罚太繁”之弊,渐为帝所厌,改御史。旋以年少为借口,令回家修学。太祖崩,赴京奔丧,以违诏旨谪河州卫吏。用荐召为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预机务。又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永乐八年,奏事入京,时帝北征,谒太子而还,遂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
【出处】
《文毅集-明-解縉》卷四 (第 36a - 36b 页)
【注释】
惊湍:犹急流。出处晋·潘岳《河阳县作》诗:“山气冒山岭,惊湍激严阿。”
绝壁:指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如:南朝宋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
砥柱:坚守原则、支撑危局的人或力量。
崔嵬:有石头的土山;形容高峻,高大雄伟的物体(多指山);高峻,高大雄伟。
禹凿:古代中国神话,出自晋王嘉《拾遗记》卷二。是大禹治水的重要工程之一。大禹开凿的龙门山就是现在著名的龙门石窟所在,距洛阳约12公里。
寒灰:死灰,物质完全燃烧后留剩的灰烬;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对人生已无任何追求的心情;尸体或棺椁年久朽烂化成的泥土。谦辞,谓己无用。也常用来比喻心灰意冷。
瞿塘:亦作“瞿唐峡”,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
滟滪堆:滟滪堆,俗称燕窝石,古代又名犹豫石。位于重庆奉节白帝城下瞿塘峡口,因航运障碍,于1959年冬炸除。这块巨石存放在重庆的三峡博物馆中,供人们参观。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水湍急、山石峥嵘、峡江险峻的诗。
“惊湍触石石欲落,绝壁与天争一握。”这两句描绘了江水汹涌澎湃,冲击着石头,似乎要把石头冲落;绝壁峭立,似乎要与天空争夺一丝立足之地。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江水和山石的壮美与力量。
“峡东冲激转奔雷,白日蛟龙怒相角。”这两句继续描绘江水的激流勇进,如同雷鸣般汹涌澎湃;而在晴朗的白天,江水仿佛是蛟龙在水中争斗,展现出一种壮观的景象。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江水更加生动和形象。
“望中砥柱何崔嵬,曾见当年征战来。”这两句描绘了江中的砥柱山峰高大耸立,曾经是古代征战的战场。这里运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山峰的高大和历史的沧桑。
“禹凿汉江犹在眼,金舆铁镇成寒灰。”这两句描绘了大禹开凿汉江的壮举仍然历历在目,而曾经的繁华和辉煌已经化为寒灰。这里运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无情。
“行人记取秋风里,云是瞿塘滟滪堆。”最后两句提醒行人要记住这秋风吹拂的景象,那就是瞿塘峡(位于奉节)中的滟滪堆。这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水、山石、峡江、砥柱、历史等元素,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历史的思考与感慨。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