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涪陵游北岩点易洞
清/王士禛
鸡鸣截江去,磊落见残星。
古洞生苍藓,层岩列翠屏。
五溪秋水岸,万里碧云亭。
蜀洛清流尽,千秋忌独醒。
【作者】
王士禛( 1634-1711),清山东新城人,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身后避世宗讳,改“禛”为“正”,高宗命改“祯”。顺治十五年进士。授扬州府推官。康熙间历礼部主事、翰林院侍讲,官至刑部尚书。以与废太子唱和,于四十三年被借故革职。诗有一代正宗之称,而后人嫌其才力不足。倡神韵之说,领袖诗坛近五十年。文章亦颇雅伤。诗集初有《阮亭诗钞》,晚年并历年所刻为《带经堂集》,又自选部分诗为《渔洋山人菁华录》,另有笔记《池北偶谈》。
【注释】
截江:横渡长江。截:切断。
古洞:指宋代开凿的点易洞。
五溪:指湘、鄂、川、渝四省市交界处的5条溪流。
碧云亭:古亭名,在涪陵区北岩点易洞下边。
蜀洛:长江与洛河,代指理学发源地。
独醒:谓他人皆昏醉而我独清醒。
【赏析】
《道经涪陵游北岩点易洞》是一首描绘涪陵北岩点易洞景色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慨和思考。
首联“鸡鸣截江去,磊落见残星。”描绘了清晨时分,鸡鸣声中,江水在晨光的照耀下向东流去,而点易洞则孤独地矗立在江边,仿佛是残星般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点易洞的孤独和寂寞。
颔联“古洞生苍藓,层岩列翠屏。”则描绘了点易洞周围的自然景观。古洞中生长着苍藓(一种植物),层岩叠嶂,翠绿如屏。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秘。
颈联“五溪秋水岸,万里碧云亭。”则进一步描绘了点易洞周围的景色。五溪秋水清澈见底,岸边景色如画;远处的碧云亭矗立在山峰之上,与天空中的白云相映成趣。这一联通过壮阔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宏伟和壮丽。
尾联“蜀洛清流尽,千秋忌独醒。”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感慨。蜀洛清流是历史上的著名河流,如今已经干涸,只剩下残存的水痕。这里的千秋指历史长河中的时间流逝,独醒则暗喻作者自身的孤独和思考。这一联通过象征和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总的来说,《道经涪陵游北岩点易洞》通过对涪陵北岩点易洞景色的描绘和感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热爱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