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至瞿唐谒白帝祠登越公三峡堂徘徊览古共成十二绝
宋/王十朋
瞿唐
七日重来白帝城,劳生远宦厌将迎。
瞿唐莫下今宜下,兴逐渔舟一叶轻。
泷渔
水涨瞿唐势更危,舟人贪进只嫌迟。
天将此石垂深戒,看取形如象马时。
白帝城
火德重兴六合同,金行数止一星终。
鼎分虽愧刘玄德,面缚肯为安乐公。
越公堂
柱国杨家二世亡,越公遗迹独绵长。
不能牢固隋基业,枉费精神在一堂。
三峡堂
三峡堂中看倒流,沉舟侧畔过千舟。
世途险更胜三峡,多少人怀积羽忧。
石笋
白帝祠前石笋三,根连港溯立相参。
不知此石能言否,往事应同老柏谈。
白盐
蜀中盐井知多少,功利端能与海分。
倘使此山真可煮,商功计利更纷纷。
赤甲
赤甲城连白帝城,子阳曾向此屯兵。
区区板筑徒劳耳,尚赤由来是汉营。
东屯
少陵别业古东屯,一饭遗忠昧亩存。
我辈月叨官九斗,须知粒粒是君恩。
昭烈庙
老臣苦欲争天下,嗣子何曾思蜀中。
古屋数椽犹庙食,伤心地近永安宫。
八阵图
一家天下裂三都,忠愤填胸出阵图。
千载相知惟白水,此心元不为吞吴。
胜已山
私心克尽道方大,胜已与游名始成。
物我太深谁氏子,却将已胜易山名。
【作者】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初添差绍兴府佥判,三十年(1160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寻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三十一年(1161年)迁著作佐郎、大宗正丞,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孝宗即位,除司封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累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改兼侍讲、侍御史。隆兴二年(1164年)知饶州。干道元年(1165年)知夔州。三年(1167年)知湖州。四年(1168年)知泉州。七年(1171年)
除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七月卒,谥忠文。有《梅溪前后集》及奏议等54卷。事见本集附录《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宋史》卷387有传。
【注释】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白帝村,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地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西端入口。
瞿唐:瞿唐峡,也被称为夔峡,是长江三峡之首,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
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劳生:指辛苦劳累的生活。
火德:五德之一。
金行:指古代五行学说中的“金“这一行。
刘玄德:刘备。蜀汉建立者。
面缚:两手被绑于身后,古代表示投降。
安乐公:指蜀汉后主刘禅。刘禅降后被封为安乐公。
越公堂:越公杨素所建。
杨素: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柱国:指肩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杨家:指隋朝。
二世亡:指隋仅二代即亡。
积羽:积羽沉舟。羽毛虽轻,但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
相参:相互参证。
海:指海盐。
甲城:赤甲山位于奉节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白帝城在白帝山上,与赤甲山相连。
子阳:公孙述,号子阳。东汉初扶风茂陵人。
区区:很小。板筑:本为打墙,此指割据。
徒劳耳:只不过是枉费心机罢了。
尚赤:崇尚赤色。由来:从古以来。
别业:别墅。
叨:承受。
嗣子:指刘禅。
庙食:谓死后立庙,受人奉祀,享受祭飨。
永安官:刘备托孤故址。
八阵图:三国时蜀相诸葛亮所置,相传共四处。此指奉节城东北江边的水八阵。
裂三都:分裂为三个国家。指代魏、蜀、吴三国。
忠愤:指诸葛亮对蜀国忠,对魏、吴二国愤。
白水:指峡江中清洁的水。
不为吞吴:指刘备伐吴,旨在“耻关羽之殁“,报杀弟之仇,不是为了吞并吴国。
【赏析】
王十朋的《连日至瞿唐谒白帝祠登越公三峡堂徘徊览古共成十二绝》是一组描绘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及其周边景色的诗歌。这组诗歌以其生动的描绘、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白帝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
第一首诗《瞿唐》描绘了作者再次来到白帝城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劳生远宦的厌倦,以及对随波逐流、轻舟自由的向往。
第二首诗《泷渔》则描绘了瞿塘峡水涨时的危险和渔舟在急流中奋力前行的景象,同时借用了马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第三首诗《白帝城》则描绘了白帝城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世的思考。
第四首诗《越公堂》则描绘了越公堂的遗迹,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隋基业的思考。
第五首诗《三峡堂》则描绘了三峡的险峻和船只的繁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第六首诗《石笋》则描绘了白帝祠前的石笋,借用了老柏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往事的回忆。
第七首诗《白盐》则描绘了蜀中盐井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心的洞察。
第八首诗《赤甲》则描绘了赤甲城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世的思考。
第九首诗《东屯》则描绘了东屯的景象,借用了杜甫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心的思考。
第十首诗《昭烈庙》则描绘了昭烈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刘备的敬仰。
第十一首诗《八阵图》则描绘了八阵图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诸葛亮的敬仰。
第十二首诗《胜已山》则描绘了胜已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克制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组诗歌以白帝城及其周边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历史和自然的融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