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十二峰
宋/袁说友
巫山磊块山林姿,一丘一壑贪成痴。
寸峰拳石瞥眼过,张皇攫觅惟忧迟。
东南佳山多秀丽,就中所欠雄与奇。
饱闻巫山冠巴峡,奇峰十二相参差。
昔年图画常一见,欲见此山无路之。
扁舟西溯上三峡,千岩万壑争追随。
终朝应接已不暇,心目洞骇俱忘疲。
蓦然钟鼓高唐上,峰峦二六排旌旗。
一峰霞彩迥在望,一峰展翠开屏帷。
无心出岫云吐色,偃盖平峦松并枝。
仙踪鹤驾羽衣近,坛石瑶台阊阖低。
白云一起凤皇下,清泉四合蛟龙嬉。
群峰角立变态异,一一大巧乾坤为。
外堪击拊试声律,中含造化分四时。
天下名山亦多矣,未有列岫奇如兹。
九华一景固天巧,惜与江流相背驰。
南北两峰喧众口,妆抹却恨同西施。
何如此峰无限好,行行列列临江湄。
烟云漠漠出寸碧,风雨时时横黛眉。
舟人渔子漫回首,骚士墨客劳支颐。
我来穿水入天去,貂裘章甫生尘缁。
昂头见此大奇特,跻攀不上空嗟嘻。
吾将欲访三岛登九嶷,上蓬莱道山之壁,绝泰华终南之嵋。
飞凫去舄啸沧海,却来巫峡温前诗。
【作者】袁说友(1140-1204年),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调渓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1174-1189年)知池州,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二年(1191年)知平江府,三年(1192年)知临安府。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
迁户部侍郎,权户部尚书。三年(1197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1202年)同知枢密院事。三年(1203年)迁参知政事。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1204年)卒。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20卷。按:该诗系袁说友赴任四川制置使经巫峡时所作。该诗问世后,影响极大,引发时人唱和,张缤、毋丘恪、闾丘泳、李嘉谋、钱凿、黄人杰、丁逢均有和诗。
【注释】
十二峰:即巫山十二峰,是重庆市的东大门,是游览长江三峡的必经之地,是长江三峡库区的重镇。
饱闻:多闻。
声律:五声六律,指音乐。
九华:山名,在今安徽省青阳县,旧称九子山。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三岛:传说之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泛指仙境。
九嶷:山名,在湖南省。
道山:传说中的仙山。
泰华:华山。
终南:终南山。秦岭山峰之一,在陕西省西安市南边。
飞凫去舄:指会飞的仙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巫山风景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巫山的山峰、云雾、树木等自然景观,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诗人通过描绘巫山的山峰,表现出山峰的高大、险峻和壮丽。他使用了“奇峰十二相参差”、“千岩万壑争追随”、“一峰霞彩迥在望”、“无心出岫云吐色”等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山峰的壮丽和神秘感。
诗人通过描绘巫山的云雾和树木,表现出自然景观的神秘和幽美。他使用了“白云一起凤皇下”、“清泉四合蛟龙嬉”、“烟云漠漠出寸碧”、“风雨时时横黛眉”等语言,描绘出云雾的缭绕和树木的青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
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向往和感慨,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他使用了“我来穿水入天去”、“昂头见此大奇特”、“跻攀不上空嗟嘻”等语言,表达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巫山的自然景观,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秘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诗歌中,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