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十二峰
宋/阎伯敏
朝云
山头行云自朝朝,阳台暮色联云霄。
朝来暮去变云雨,送老行客无回饶。
翠屏
秋来黄落春山清,不识仙家云锦屏。
六铢天衣下拂石,香风馥郁朝真亭。
登龙
散而成章合为龙,回风混事游鸿蒙。
舟人上下神女供,俗妆铅粉胭脂红。
集仙
绿蓑鞋紧青行缠,束薪蕴火开山田。
云间仰听仙佩响,蓬鬓拂掠烧畲烟。
净坛
山头枝枝竹扫坛,舟子竹枝歌上滩。
炷香上庙掷杯琰,但乞如愿舟平安。
聚鹤
望夫石女春复秋,巴歌楚舞随遨游。
夜深九皋清唳响,仙禽亦替离人愁。
飞凤
山头凤鸣求其凰,山前家家背竹筐。
竹花结实未忍食,刀耕火种五里香。
起云
钗头袅娜山花枝,裙尾旧缴山麻衣。
朝随云起采薪去,暮趁女伴穿云归。
上升
黄麾白马功告成,云华夫人朝玉京。
虞后夏后引音节,高低峡船摇橹声。
圣泉
云源一派瑶池分,洒落掉石随东奔。
楚人但忧香溪水,西边惟有昭君村。
松峦
舟船摇摇大巫前,松前丝萝望缠绵。
屏风角转恰匝背,心在山头人倚船。
望霞
东皇君来流晓霞,莫看西北王母家。
云华夫人王母女,肯为庙食留三巴。
【作者】
阎伯敏,字子功,晋原人。宋宁宗庆元(1195—1200年)初通判眉州。
【注释】
十二峰:即巫山十二峰,是重庆市的东大门,是游览长江三峡的必经之地,是长江三峡库区的重镇。巫山历史悠久,古迹纷呈,资源丰富。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巫山就拥有巫峡的全部和瞿塘峡的大部。巫峡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峡深谷长迂回曲折,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屏列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秀丽。峡中那云雨之多,变化之频,云态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叹为观止。唐代诗人元稹传之千古的绝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对长江三峡巫山那万古不衰的神韵和魅力的概括。
朝云:朝云峰。位于箭穿峡口北岸,其峰耸然直指霄汉。因清晨日出之时,云雾盘旋,缥缥缈缈,恍如仙境,故名。
翠屏:翠屏峰。位于大江南岸,青石小镇后,东连聚鹤峰,西接飞凤峰,面向神女峰。此峰植被极佳,苍翠欲滴,宛如一道绿色屏障,故名。
登龙:登龙峰。位于离巫山县城15千米横石溪靠西边上方,因其山形挺拔蜿蜒,高处状如龙头,故名。
集仙:集仙峰。位于巫峡北岸,西接松峦峰。因峰顶有许多参差不齐之石柱环列,状如群仙聚会,故名。又因主峰似一把剪刀自然张开,又名剪刀峰。
净坛:净坛峰。位于青石镇进神女溪约15千米净坛峰电站处。此峰在千壑万山之中,一峰独立,高插青云,似一仙佛端坐参禅,故名。
聚鹤:聚鹤峰。西接翠屏峰,峰顶怪石嶙峋,松柏苍劲茂密,人迹罕至,成为野鹤自然繁殖栖息聚集之地,故名。
飞凤:飞凤峰。位于大江南岸青石镇西,神女峰对岸,山形似一飞凤向东俯冲,直饮江中之水,故名。原峰顶上有唐代所建神女庙,与神女峰隔江相望。
起云:起云峰。位于青石镇进神女溪过七里塘约8千米处,因此峰常年云蒸霞蔚,彩云似从山腰冒出,并缓慢升腾,故名。
上升:上升峰。位于青石镇进神女溪6千米处,此峰山势陡峭斜逸,远看似馆鹏展翅,直冲云霄,故名。当地亦称老鹰岩。
圣泉:圣泉峰。位于巫山县横石溪东侧,接登龙峰。山腰有一甘美、清冽、常年不涸之清泉,故名。
松峦:松峦峰。位于巫峡北岸,神女峰东侧,因峰顶青松翠柏状如山峦,故名。因似帽盒圆盖,又名帽盒峰。
望霞:望霞峰。位于望霞北岸,特出云汉,离巫山县城20千米。因峰顶兀立一人形石柱,高近2丈,远远望去婀娜多姿,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含情脉脉地凝视远方,故又名神女峰、美人峰。
【赏析】
每则诗篇都描绘了一种特定的景象,如朝云、翠屏、登龙、集仙、净坛、聚鹤、飞凤、起云、圣泉、松峦和望霞等。这些诗篇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山川风物的美丽和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诗篇在语言上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将自然景物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同时,诗人还通过寓言和象征等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使得诗篇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这些诗篇是一组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精神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