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州八景
清/王正策
荔圃春风
名园久不与凡同,未识何年望眼空。
自古岸南原有圃,而今岩北只飘风。
游人草踏三春碧,野戍尘销一骑红。
独怪青莲留李渡,曾无只字入吟中。
鉴湖渔笛
湖开镜面碧波平,短笛渔舟趁晚晴。
闲载清风孤艇稳,徐吹寸管暮山横。
菱花映水心同澈,箸箬临风身更轻。
曲调无妨随意谱,沙汀还许订鸥盟。
黔水澄清
飞滩走峡势如倾,千里湖腾尚自清。
水底光涵星倒列,波间影掠树横生。
风摇白浪尘缘净,月入虚舟镜面行。
泛出大江同赴海,源流清浊各分明。
白鹤时鸣
飞来金穴下河梁,独立亭亭水一方。
石上风回翻素翻,云间响彻引员吭。
只期侣凤谐韶濩,岂屑群鸡饱稻粱。
学得缑山仙子诀,伫看跨鹤唳青苍。
松屏列翠
涪江城北老松青,层叠岩前敞翠屏。
凤尾风摇随挂锦,龙鳞日射不镌铭。
偏宜岚气浮云母,不碍霜光入画极。
仿佛天台开孔雀,虹霓闪彩夕阳亭。
桂楼秋月
百尺凌霄接斗牛, 香飘万斛月当秋。
银河有渡升仙岸, 碧落无云倚桂楼。
作赋一篇高玉宇, 藏书万帙重瀛洲。
遥瞻天柱通蟾窟,遮莫乘槎据上游。
铁柜樵歌
州北曾传铁柜城,于今伐木听丁丁。
无腔拍共松涛好,绝调歌同谷响清。
风月一肩长独啸,莺蟾满耳任争鸣。
归来云树双眸豁,又见高原牧笛横。
群猪夜吼
争从海上说长鲸,谁识群猪夜有声。
震散行云银汉落,惊回归梦客舟横。
双江陡处波漫急,怪石攒来恨未平。
莫羡滩头流不兢,禹门三汲是雷鸣。
【出处】
《荔圃春风》诗,参见同治《重修涪州志》卷15、黄节厚编注《乌江古代诗词译注》第233页、李胜著《涪陵历代诗文选校注》第150页。《鉴湖渔笛》诗,参见乾隆《涪州志》卷11、同治《重修涪州志》卷15、黄节厚编注《乌江古代诗词译注》第231页《湖鱼笛》(注释为:鉴湖鱼笛)、王伟民等编《涪州颂》第36页、李胜著《涪陵历代诗文选校注》第148-149页。《黔水澄清》诗,参见同治《重修涪州志》卷15、黄节厚编注《乌江古代诗词译注》第230页、李胜著《涪陵历代诗文选校注》第150页。《白鹤时鸣》诗,参见乾隆《涪州志》卷11、同治《重修涪州志》卷15、李胜著《涪陵历代诗文选校注》第149页。同治《涪州志》收录其《鉴湖渔笛》《白鹤时鸣》《黔水澄清》《荔圃春风》;故官珍本丛刊乾隆《涪州志》第395-396页收录有《黔水澄清》《松屏列翠》《荔圃春风》《桂楼秋月》《铁柜樵歌》《鉴湖渔笛》《群猪夜吼》《白鹤时鸣》;李胜著《涪陵历代诗文选校注》第148〜149页收录有《鉴湖渔笛》,第149页收录有《白鹤时鸣》,第150页收录有《黔水澄清》《荔圃春风》。
【作者】
王正策,字晴峰。四川大竹县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举人,1779年任涪州学正,1785年与知州多泽厚、举人陈于宣等纂修《涪州志》12卷。工诗,擅书法。
【注释】
名园:指荔枝园。
未识:意指不知荔枝园荔枝消失于何年。
望眼:远眺、盼望的眼睛。
岸南:长江南岸。
岩北:即北岩,在长江北岸。
三春: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此处泛指整个春季。
野戍:野外戍守处。
青莲: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
李渡:地名,在涪陵城西。相传因李白曾在此处过渡口休憩而得名。
鉴湖:在涪陵乌江口外长江南岸龙王祠下,江清如鉴,渔舟群集,环境清幽,风光绮丽,矶边弄笛之声清越可听。
晚晴:指傍晚晴朗的天色。
寸管:短小的律管,用竹或金属制成,用作定音之用。此处指短笛。
菱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浮水面,略成三角形,花白色,果实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
箸箬:竹叶编制的竹笠。箸叶可包粽子,俗名粽叶。
沙汀:水边沙洲。
鸥盟:谓与鸥鸟订盟同住水云乡里。旧指退隐。
漰腾:水冲击声,浪涛汹涌貌。
光涵:涵映。涵:包含,包容。
白浪:雪白的波涛。
尘缘:佛教、道教谓与尘世的因缘。
虚舟:指任其漂流的舟。
泛:一作“汜”。作“注入”解。
金穴:藏金之窟。喻豪富之家。
亭亭:高洁貌。
风回:指风转为顺风。
素翩:白色的翅膀。
员濩:圆润的嗓子。员:通“圆”,指无棱角,圆滑。
韶护:亦作“韶护”,商汤乐名。后亦以指庙堂宫廷之乐,或泛指雅正的古乐。
缑山仙子:指王子乔。相传东周人王子乔于缑山乘鹤成仙。缑山,即缑氏山,在河南偃师县。
伫看:行将看到。
唳:高亢地鸣叫。
青苍:深青色。借指天。
【赏析】
这些诗篇都是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劳动人民的关怀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赞美。
第一首《荔圃春风》描绘了名园的景色和春天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喜悦。
第二首《鉴湖鱼笛》描绘了鉴湖的美景和鱼笛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当地文化的关注。
第三首《黔水澄清》描绘了黔水的清澈和壮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河流的赞美。
第四首《白鹤时鸣》描绘了白鹤飞翔的景象和声音,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第五首《松屏列翠》描绘了老松树的景色和壮观的岩石,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
第六首《桂楼秋月》描绘了月夜下的桂楼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第七首《铁柜樵歌》描绘了铁柜城的山林和樵夫的歌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劳动人民的关怀。
第八首《群猪夜吼》描绘了群猪夜晚的叫声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动物世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