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宫
清/傅作楫
四望烟风里,苍茫野色齐。
山犹开踯躅,传自发棠梨。
乱石江云卷,藤萝夜雨迷。
一从亡国后,空有鹧鸪啼。
【出处】
选自滕新才主编《夔州诗全集·清代卷》第62页。参见道光《夔州府志》、巫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重印《巫山县志》卷32《艺文志》第481页。
【作者】
傅作楫(约1661-1727),又名傅恒,字济庵。原籍巫山。工诗,少时即因咏《永安官》诗“嗣子不才君可取,老臣如此罪当诛”句而闻名遐迩。清顺治时期,因李自成旧部刘体纯、郝摇旗、袁宗第、李来亨等“夔东十三家”在鄂西、川东一带抗清,随其父傅汝和迁居夔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乡试中举,先任黔江县学教谕,未几知广东花县。时百姓苦于征役,乃出库藏以给军需,减轻人民负担,政绩卓著,声誉鹊起,迁直隶良乡县令。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内监纵御马蹂踏禾稼,傅杖击太监,扣御马。内监奏请康熙惩罚,康熙以傅有御史风骨,改为内用,委以直隶主考。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典试浙江,复由巡视北城河南道监察御史擢太常寺少卿。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升左副都御史,因直言上谏,遭遇谗谤,遣戍边方。康熙随即醒悟遂召还。时西北边患屡起,傅请缨杀敌,愿效前驱,从征青海厄鲁特蒙古,督理粮饷,功勋懋著。康熙末年“蒙温旨还乡”,不久去世。著有《雪堂诗集》等。
【注释】
苍茫:此处指广阔无边貌。
踯躅:徘徊不进。
传:巫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重印《巫山县志》卷32《艺文志》第481页作“春”。
棠梨:木名,又叫甘棠,俗称野梨。树似梨而小,初春开小白花,结实如楝,可食。
卷:巫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重印《巫山县志》卷32《艺文志》第481页作“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景象,四望之下,只见烟云缭绕,野色苍茫。山间犹有踯躅开放,据传是自发的棠梨花。乱石穿空,江水如云卷涌;藤萝披靡,夜雨迷离。在这片丛林中,亡国之后,唯有空寂的鹧鸪啼声回荡。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哀思。诗中的“四望烟风里,苍茫野色齐”描绘了四野苍茫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山犹开踯躅,传自发棠梨”则以山间的踯躅和自发的棠梨花为引子,暗示了世事的无奈和变迁。“乱石江云卷,藤萝夜雨迷”进一步描绘了江水翻卷、藤萝缠绕的景象,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一从亡国后,空有鹧鸪啼”则以鹧鸪的啼声为引子,暗示了亡国后的空虚和悲凉。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兴亡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