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烟雨霏
宋/范成大
湿云不收烟雨霏,峡船作滩梢庙矶。
杜鹃无声猿叫断,惟有饥鸦迎客飞。
西真功高佐禹迹,斧凿鳞皴倚天壁。
上有瑶簪十二尖,下有黄湍三百尺。
蔓花虯木风烟昏,藓佩翠帷香火寒。
玉色頩颜不可干,人间错说高唐梦。
【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诗歌内容广泛,其中以农村题材为主,反映民间疾苦,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简洁明快,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注释】
巫山:南”走向的连绵群峰。主峰为重庆奉节县境内乌云顶,海拔2400米,是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湿云:湿度大的云。唐李颀《宋少府东溪泛舟》诗:“晚叶低众色,湿云带繁暑。”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八:“满天湿云飞舞,瘦叶时时经风细吟。”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迎客:迎接客人。《礼记·曲礼上》:“客至於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唐岑参《汉川山行呈成少尹》诗:“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犹言迎击敌人。《孙子·行军》:“欲战者,无附於水而迎客。”杜牧注:“言我欲用战,不可近水迎敌。”
禹迹:见“禹迹”,亦作“禹跡”。
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城为禹迹。语出《书·立政》:“其克詰尔戎兵,以陟禹之迹。”孔传:“以升禹治水之旧迹。”《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唐韩愈《鳄鱼文》:“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指夏禹治水的业绩。北周庾信《周宗庙歌》之六:“功参禹迹,德赞尧门。”唐章孝标《上浙东元相》诗:“何言禹跡无人继,万顷湖田又斩新。”
百尺:十丈。喻高、长或深。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晋左思《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李善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宋苏轼《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赏析】
《巫山烟雨霏》是一首描绘巫山烟雨之景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歌以“巫山烟雨霏”为题,直接点明了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即巫山烟雨之景。烟雨霏霏的描绘,给人以朦胧、神秘、幽美之感,使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更加生动、形象。
其次,诗歌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如“雾锁山头山锁雾”等,这些描绘既符合语言规范,又富有诗意。通过这些描绘,作者将巫山烟雨之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此外,诗歌还通过抒发情感来表现主题。作者通过对巫山烟雨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和鲜明,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最后,诗歌在艺术手法上也表现出色。作者运用了对比、夸张、用典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作者还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和谐优美,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巫山烟雨霏》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感的诗歌。通过对巫山烟雨之景的描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而鲜明的主题以及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艺术造诣。